索比光伏网讯:当地时间12月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称,将从本月6日起对未参与“价格承诺”的出口欧盟的中国太阳能板生产商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为期两年。在其发表的声明中,欧盟委员会确定了自今年8月起参与“价格承诺”的中国企业名单,并表示,此征税措施只适用于未参加“价格承诺”的中国企业。而当时没有签署价格承诺协议的中国光伏企业则要被征收税率高达47.6%的反倾销惩罚性关税。
8月2日,中欧之间的光伏贸易争端以“价格承诺”的形式达成和解,其核心内容是中国太阳能板出口欧盟的最低价格为0.56欧元/瓦,出口上限为7GW。据媒体统计,产品销往欧盟的中国太阳能板出口商当中的70%参与了“价格承诺”。
“价格承诺”企业无事
中欧光伏贸易争端源于欧委会分别于去年9月和11月启动对欧盟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涉及金额高达210亿欧元(约合285亿美元)。这项贸易争端被称为欧盟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双反”案件。
今年8月2日,欧委会宣布中欧光伏贸易争端以“价格承诺”的形式达成“友好解决方案”,其核心内容是中国太阳能板出口商要设定一个最低价,即在欧洲销售产品的价格不会低于此最低价。
最终签署价格承诺的中国企业有121家,包括英利、尚德、赛维、天合光能、晶科等光伏大厂均出现在了“免税”榜单上。
一位光伏企业的高管对记者表示,这次声明内容只是之前光伏争端的一个细节,对参与价格承诺的光伏企业没有任何影响,不过,对于那些没有参加价格承诺的企业影响较大。
退出欧洲开拓新市场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随着欧盟对未参与“价格承诺”中国光伏企业征收双反关税,意味着这些企业将基本退出欧洲市场。本来中国光伏产品在欧洲市场主要就是薄利多销,利润不高,如果征收双反关税后,企业基本没有利润空间,也不可能跟其他企业竞争,只有退出市场。
而企业方面也表示,“之前中国光伏产品在欧洲市场基本就是薄利多销,利润空间不高,现在要被征收双反关税,企业就基本没有利润可言,也不可能跟其他企业竞争,只有退出市场。”当然,这些企业在当时考虑是否签署价格承诺时必然已经考虑到了上述因素。
欧洲市场渐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除光伏面板外,欧盟上周决定对用于生产光伏板的光伏玻璃征收暂时性惩罚关税,为期6个月。之后由欧盟成员国决定,是否将征收期限延长两年。
在此背景下,对市场趋势向来敏感的中国企业已经提前将重心从欧美向日本、印度、中国、南非等新兴市场转移。“未参与价格承诺的企业,需要加紧扩展内地市场,同时积极开发其他国际市场,这样才能把影响降到最低。欧盟这次事件给中国光伏企业敲响了警钟,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生产没有前途,未来国内光伏企业应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技术含量,这样才能避免低价竞争,也能免受双反困扰。”业内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