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明显过剩、组件价格大跌、企业经营困难……2011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光伏行业遭遇重创。两年过去了,光伏行业恢复的怎么样?最新数据显示,此轮调整中江苏光伏守住了全国“半壁江山”。
发力下游电站, “制造商”转型“集成商”
“集团多晶硅产能开工率已恢复到90%,价格回升到120元∕公斤,光伏业务10月起已全部扭亏为盈。”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透露:“我们准备扩大硅片产能”。
回暖的并非“协鑫”一家。省经信委监测显示,今年以来,光伏市场需求增长态势好于预期,出货量和出货价格双双回升,重点企业在三季度扭亏为盈,全年光伏行业产值增速将由负转正,明年能恢复到2011年的产值总量。常州天合光能三季度出货量超过前两个季度之和,产值增长34%、突破百亿元大关,实现扭亏为盈。
经营为何好转?企业普遍表示,得益于发力下游电站,向集成服务商转型。
“二季度组件出货量455兆瓦,其中35兆瓦‘自我消化’在国内建电站。”苏州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透露,尽管欧洲市场有所波动,但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及国内的电站布局提速,收益前景良好,“二季度就已实现盈利,全年50%销售收入将来自电站。”上月中旬,阿特斯作为总承包开建加拿大迄今最大的光伏电站,电池板等均自供,2015年投运后可带来约18亿元人民币收益。
转型则基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国内应用规模持续增加。今年7月,中欧双方就光伏贸易争端达成和解,避免中国光伏产业“硬着陆”。同时,国务院发布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各部门先后出台配套政策。“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光伏电站标杆电价和分布式发电电价政策,并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由每千瓦时0.8分提高到1.5分,对扩大下游应用是重大利好。”省经信委电力能源处副处长吴雷表示。
“未来3-5年,电站整体解决方案将成为公司第二个达到百亿规模的产业板块。”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透露,现在把中国单列出来,作为和欧盟、美洲同样重要的市场,将投入更多资源,“只有从产品制造到系统服务都成为一流,中国光伏产业才算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