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二:
中国多晶硅产能过剩
仅从统计的产能看,2012年中国多晶硅产能达到19万吨,多晶硅表观消费量15.4万吨。2012年中国晶硅电池产量23GW,以每瓦耗硅量6g计算,所需多晶硅13.8万吨。因此,单从数字来看,中国多晶硅确实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国2012年仍有8.27万吨的多晶硅需要进口,而中国2012年多晶硅实际产量仅有7.1万吨,其他产能均未转化为产量。也就是说中国
多晶硅产业呈现的是一种结构性的过剩。
从企业竞争力看,中国多数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差别巨大,在价格杠杆的调节下,多数企业并不具备竞争优势。据赛迪智库不完全统计,中国多晶硅企业产能在1000吨以下的有16家,1000-2000吨之间的有16家,2000-3000吨之间的有4家,大于5000吨的有6家。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多晶硅企业主要以小企业为主。其中产能2000吨以下的企业基本上来自于中国早期的多晶硅生产技术,这些企业的基本特点是氢化能力严重不足,需从外购置三氯氢硅,而向外运四氯化硅,一方面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对环境压力也巨大,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这些企业基本上都已经停产,并且势必要被市场淘汰出局。因此,中国多晶硅有效产能远未达到19万吨。
从目前的市场价格来看,中国多晶硅产量远不能满足中国市场需求。2008年,多晶硅价格曾经达到500美元/千克,在太阳能行业快速发展和高额利润的驱动下,国内掀起了一波建设多晶硅项目的高潮,一大批新建和扩产项目相继投产,国际上,老牌骨干多晶硅企业也纷纷扩产。随着产能的不断释放、下游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滑对上游多晶硅产品价格的倒逼以及国外多晶硅企业对中国多晶硅市场的低价倾销,多晶硅产品的价格开始迅速下滑。2011年一季度多晶硅现货价格为70美元/千克,至2011年底已快速下滑到近30美元/千克,而到2012年底,多晶硅产品价格已跌至16美元/千克,而中国50%以上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成本仍在30美元/千克以上。
随着价格的快速下滑,多数多晶硅企业被迫减产或停产。据赛迪智库调研统计,中国具备生产能力的多晶硅企业在2012年就有80%以上的企业停产,截至2012年底,全国仍在保持开工的企业仅有8家,产能约占全国总产能的50%。而由于价格下滑严重,即使仍在生产的企业产能利用率也不高。2013年上半年,中国在产多晶硅产能约为9万吨,产量约为3.1万吨,仍有约4万吨需要进口。预计2013年中国电池组件产量将超过23GW,所需多晶硅13.8万吨,但从目前中国在产产能来看,即使满负荷生产也不能满足中国多晶硅市场需求。即使部分企业复产,由于从全球来看,有效产能大抵供需平衡,甚至超出,因此多晶硅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国内有实力与技术实现复产的企业产能有限。而从产能有效性来看,中国多晶硅行业并未出现产能过剩,甚至仍有优势企业存在扩张的空间。
“有形的手”
影响多晶硅发展
外国政府对本国多晶硅企业从投资补贴、融资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优惠和电价补贴等方面予以支持,但中国则与此相反,受小部分多晶硅企业急功近利和不规范操作所影响,中国多晶硅被冠以“两高一资”的帽子,国务院也于2009年在出台的38号文中将多晶硅产业列为过剩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多晶硅产业所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也相继被取消,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一是不鼓励新上或改扩建多晶硅项目,自2009年出台38号文之后,多晶硅项目的审批权收归中央政府,自那以后极少有多晶硅项目通过审批,更遑论投资补贴。二是多晶硅项目的环评也收归中央政府,没有路条就无法做环评,因此部分多晶硅项目的技改则无法顺利进行,不利于多晶硅技术进步或成本的下降。三是国家取消多晶硅优惠电价,自2010年6月1日起,多晶硅所享受的优惠电价全部取消,实行当地的标准电价,这也导致中国多晶硅生产成本大为提高。四是融资遭遇难题,由于多晶硅不被国家支持投资,导致部分项目的融资也处处碰壁,贷款难度增大,更遑论贷款优惠。五是多晶硅企业,目前除了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之外,已无任何税收优惠政策,早些年享受的多晶硅出口退税政策也由于所谓“两高一资”的帽子而取消。六是舆论环境恶劣,由于多年来的片面报道,导致多晶硅声名哀鸿遍野,提及多晶硅项目,都会想起这是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使之处于风口浪尖上。
多晶硅是信息产业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基础原材料,据美国半导体协会2000年的报道,当年75亿美元的硅材料支撑起2700亿美元的IC产业,进而支撑起上万亿美元的信息产业,故有人称“硅材料”是经济的倍增器。
中国多晶硅产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并成长为全球重要的多晶硅产品生产基地,有力地支撑了中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成绩得来不易。但受多晶硅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以及国外多晶硅产品低价倾销的影响,中国多数多晶硅企业运营困难,现金流的压力使它们既不能持续生产以改进工艺参数、降低生产成本,也没有资金实力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而由于政策对多晶硅产业的限制、社会各界对多晶硅产业发展的错误认识,以及近段时间以来光伏行业面临的困境,投资者不敢跟进,信贷部门也严格控制对多晶硅企业的投资,再加上政策对多晶硅企业的歧视,这些多晶硅企业前景不容乐观,甚至中国部分领先多晶硅企业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亏损。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