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同德路82号的夹岭沟小区内,一套竖立在七层居民楼顶的太阳能系统,吸引着来自各地的参观者。
作为全国首位成功并网的个人光伏发电站业主,徐鹏飞在2013年上半年发电897千瓦时电量,并以普通发票形式,从国家电网拿到了400.87元的卖电收益。
“去年10月底看到国家电网文件,就萌生了建站想法。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居然落地。”徐在青岛一家太阳能厂工作,多年的积累使其一直想学以致用。
中国现有的分布式发电项目大多建在各级部委及工业园区的屋顶上,可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也可出售给电网。在徐鹏飞之前,仅有上海电力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所长赵春江在其上海自家屋顶上兴建家庭光伏电站,但彼时个人电站并未获得许可并入国家电网。
这并不是特例,在2012年底国家电网出台《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后,上海、湖北、山东、浙江、江西等地都涌现出第一批愿意建立分布式发电系统的个人和企业。粗略统计,目前国内个人光伏发电站的申请安装量已将近1000个。
参照德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及美国经验,这尚属杯水车薪。上海淘科常务副总经理陆剑洲告诉记者,2006年德国屋顶光伏电站占据90%的比例,即使地面光伏电站崛起,现在屋顶“依旧有30%的可观比例”。
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描绘未来的家庭用电图景:“将每一个现存大楼变成一个两用的住所——住房和微型发电厂。”在美国,SOLARCITY依靠融资租赁的模式也促进全美个人光伏电站的井喷。但对于国内市场而言,融资的瓶颈、电价补贴的发放等均是发展的瓶颈。
徐鹏飞样本:投资10年回本
作为中国第一个家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徐鹏飞的装机总容量2千瓦,并网电压为380/220V,采用电量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方式并入电网。
他告诉记者,该系统总投资2万多元。价格如此之低,是因其熟悉该行业,并在同行的帮助下拿到优惠的组件,“普通老百姓可能要3万左右,还要人工安装费等费用”。
2千瓦的光伏系统共使用4块240瓦多晶硅光伏组件,5块230瓦多晶硅光伏组件,以及一台2千瓦的逆变器。组件由上海羲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逆变部分由深圳晶福源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此外,中国绿色电力网提供监控设备实时监控整套系统运行情况。
徐鹏飞回忆,其2012年11月9日第一次提交申请,但因材料不全而被退回;重新提交的申请于12月3日被青岛电网所受理,“准备的材料很多,有身份证和户口簿复印件,有房产证及居委会证明等”。
“因为是公共屋顶,我住在五楼,系统要放在七楼楼顶上,所以得一家家做工作,当然也有不理解的。”徐鹏飞花了约一个月的时间,最终获得了住宅楼所有居民的认同。
青岛供电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国家电网规定,对徐鹏飞申请的批复时限为45个工作日,但公司通过“绿色通道”,只用了19天。2012年12月21日,徐鹏飞的个人家庭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此时距国家《意见》下发,尚不足两个月。
根据青岛电网的测算,这套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每年设计发电2600度,可以节省标准煤0.91吨,减少2592.2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