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于前期国内市场主要采用初投资的补贴模式,造成光伏电站投资者事实上对系统的发电效率并不足够重视。加之一些观念认为,没有机械系统原本就是光伏发电系统相对于其他发电模式的一个优势。而跟踪系统——无论是单轴跟踪还是双轴跟踪,都有机械运动部分。这对需要在野外露天环境下运行20年以上的光伏发电系统而言,无疑增加了新的考验,有可能会带来后期运维成本的大幅增加。
同时,此前的跟踪技术在实践中也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使得电站投资者对于光伏跟踪系统顾虑较多。
正是这些原因,导致太阳跟踪技术在国内市场的推广并不顺利。
据蔡浩介绍,其实很多专业投资者都了解太阳跟踪系统可以通过提升发电量的方式来综合降低光伏系统的成本,只是由于对跟踪技术的稳定性缺乏信心,因此尽管尝试者不少,但较大规模的使用者并不多。
他认为,其中的原因,除了政策的引导外,与此前的跟踪系统在技术上不够成熟也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传统的跟踪系统基本上都是采用螺纹推杆来实现传动,由于传动部分需要承重,磨损和消耗很大,因此非常容易出现系统不稳定、跟踪精确度不高等问题,不仅造成后期维护成本较高,发电量的提升也有限。
其次,此前的跟踪系统的结构设计,不仅钢材使用量大,成本也较高。而且由于中心矩梁和鱼刺网状支架整体焊接在一起,其整体重量较大,加上电池板的重量,因此在安装与施工时对地基的要求比较高,而且还需要机械吊装。
“这样的跟踪系统,动辄数吨重,推杆怎么推得动?又怎么可能不容易坏呢?”蔡浩介绍说,这种跟踪系统除了对场地环境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外,施工工期也较长,还要求安装工人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因此大大增加了光伏系统的安装成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极易出现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