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经济性
本文所阐述的结论是基于与50多位市场参与者的会谈后产生的,他们包括世界最大的硅片制造商、设备商、金刚线和钢丝生产商以及业内专家、分析师等。讨论表明,事实上,所有大型的硅片制造商都在以不同产能试用金刚线技术,但除了在日本,几乎没有厂家进行商业化运行。这是为何?
有两点关键因素。其一,直到近期,金刚线的经济性才展现出来。虽然金刚线更耐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无需砂浆,但是其单位价格过高。这种差异在12至18个月前表现的尤为明显:金刚线的价格超过了$250—$300km,相比之下,钢丝的价格仅约$1.28/km。
目前,二者的成本差略有缩小。因为在非硅加工成本中,金刚线所占比重(大于80%)远高于钢丝(30%),所以金刚线价格的下跌对总成本的影响更胜于钢丝。
虽然对于这种在某条单一生产线上的改变很难做出以偏概全的描述,但是我们一般认为:与钢丝相比,现在改用金刚线可以减少成本约$0.10/片(假设生产线是为金刚线特别设计的)。
这将是一个很大的绝对值。比如,对于晶澳来说,其硅片年产能大约为2.4GW,技改后的潜在利润可高达每年6500万美元。但是,我们在后文也将探讨,现时的情况是晶澳仅会改造其单晶和类单晶产能。
另外,目前市场缺乏所需资本开支的欲望和产能。改用金刚线需要重大翻新,换言之,大部分情况下需要更换切片机。对于每台100万美元的机器,这将是一大笔支出。同时还需要更换清洗和刻蚀设备,这对于电池制造商又是一笔现金支出——对于不同公司也各不相同。
商业现实是,即使市场上存在现金流,任何需要如此大额资本支出的技改都会面对一些滞后,毕竟制造商都都在观望以证明该工艺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