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专注清洁技术的创投,管理6亿美元境外和10亿元境内基金,投资项目40多个
在北京的连续雾霾之后,黄浦江上又出现了百里漂流的上万头死猪。环境问题再一次以形象真切的方式向每个人敲响了警钟,一度被GDP等各种经济指标所淹没的环境保护问题再一次成为社会焦点话题。环境保护首位的观念已成为共识。
这对于中国的环保行业和以清洁技术为投资领域的
青云创投来说,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利好。
成立于2001年的青云创投,是中国首家专注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机构。截至目前,青云创投管理着4只总额为6亿美元的境外美元环境基金和2只共计10亿元人民币的境内人民币清洁技术基金,投资项目达40多个,涉及环保、节能、新能源、新材料、可持续交通、智能电网、生态农业及碳排放等八大清洁技术相关的产业领域。
实际上,现在看来顺理成章的环保领域,在2001年前后并不被大多数投资机构看好,因为当时几乎难有成规模成产业的环保企业。青云创投的创始人当初为什么会毅然选择环保呢?在目前清洁能源投资低迷,光伏产业雪上加霜的状况下,青云创投又将何去何从?
锁定清洁技术
那个时候互联网热,但我们起步晚,也没什么优势。
清洁技术这个词汇,在青云创投成立之初的一段时间内并不存在。
2001年的中国,与清洁技术相关的行业习惯被人们称作环保行业,主要集中于水处理、废气及垃圾处理三块,当时这些领域虽然受到政策的一些支持,但通常被认为是比较落后和比较脏的事情,并不会有太多人或机构愿意触碰。而青云创投创始人叶东却选择了从这里起家。
2000年下半年,叶东回到了中国,放弃了他所熟知的TMT行业,转向了环境投资。在此之前,叶东已在硅谷多家IT行业及TMT风投领域工作10年之久。相比于之后出现的IDG的熊晓鸽、红杉基金的沈南鹏、汉能资本的陈宏,叶东进入风投领域更早,当他创立聚焦环保的青云创投时,很多人都感到“极为诧异”。
“最初我们也想过做互联网,那个时候互联网热,但我们起步晚,也没什么优势。与此同时,我们在与投资行业的交流过程中,发现环保行业发展程度很低,而我们的一些投资人在理念上也愿意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因此创立之初,我们将目标锁定在了环保产业。”青云创投的合伙人张立辉称。
青云创投的首笔基金募集并不容易。国内的机构和资金对于投资的兴趣还远远没有触及风投,对于环保类的投资机构就更不理会了。2002年,青云创投的首笔美元基金——中国环境基金成立,仅有亚洲开发银行和一只家族基金投资,总规模仅1300万美元。2004年成立的第二只中国环境基金总规模也仅3000万美元。
“第一只基金投的项目都很小,规模也很小,一般都是投100万美金、200万美金,这跟大环境是相对应的。我们在成立第一只基金的时候,全社会对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对清洁能源远远没有提到现在的高度上来。”张立辉解释道。
实际上,青云创投最早的时候叫清华创投,是依托清华大学的一家风投公司,清华控股曾经一度是青云创投的控股股东。在2005年清华创投改名为青云创投之后,清华控股也曾持有青云创投40%以上的股份,之后清华控股不断减持青云创投的股权。2011年,清华控股再次将持有的18%青云创投股权以160万元的价格全部出售。
也是在2005年,清洁技术这个词从国外进入中国,这一年的12月15日,无锡尚德在纽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当时美国市场
IPO融资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首次发行总额4亿美元,这对于当时中国的环保节能行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从2005年起,青云创投的投资领域不仅仅局限污水、废气及垃圾处理,开始涉及节能和新能源领域。之后成立的第3只和第4只环境基金又将新材料、可持续交通、智能电网、生态农业及碳排放等与清洁技术相关的产业纳入投资范围。
而新成立的总规模约10亿元2只人民币基金,也将投资重点定位于环保、节能、新能源、新材料、可持续交通、智能电网、生态农业及碳排放等八大清洁技术领域。
“青云创投正在经历着由过去的单一产业投资到多产业投资,从单项产品或服务到全价值链,青云创投对清洁技术领域的理解正在更加丰富和深入。”张立辉称。
利成于益
青云创投更看重“门槛”,其次是看管理团队品行和能力。
在张立辉的名片上,“利成于益”四个字格外醒目,这是青云创投的口号,更是青云创投投资理念的浓缩。
“从我们的投资历史来看,我们现在就要做"利成于益"。利成于益就是要做利他的事情,做有益社会和环境的事情,通过这些方面的投资,最后获得可观的财务回报。现在利成于益的领域我们做得远远不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做这样的投资心里也痛快,有理有面。”张立辉解释道。
在具体的投资实践中,青云创投的“利成于益”体现为“三重底线”,实现“三重效益”。
所谓的“三重底线”是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1997年提出来的,将经济底线、环境底线和社会底线作为企业必须坚守的,认为企业必须履行最基本的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
三年后,叶东将“三重底线”的理念融入新成立的青云创投之中,即使在国内互联网投资高潮迭起之时依然坚持将投资领域锁定在清洁技术领域。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财务效益三个原则像“漏斗”一样为青云创投筛选出更具投资价值的企业。
嘉博文就是青云创投理想的投资对象。嘉博文是中关村一家有机物废弃物处理的环保公司,其利用生物技术对餐厨垃圾、过期食品等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产生的微生物再生产品应用于清洁畜牧业及有机种植业,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009年,青云创投的1170万美元的注资帮助该公司建设餐厨垃圾处理站及微生物工厂。“理论上来讲,只有符合三重效益的企业才能纳入我们的视野,接下来才是看团队,看商业模式。”叶东曾明确表示。
虽然是一家VC公司,但如果有Pre-IPO的投资机会,青云创投也不会拒绝。青云创投就曾投资了江西赛维和南京中电光伏,不到一年时间,两家光伏企业分别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
“马上要上市的公司只是我们投资的一部分,但市场资金容易集中在少数企业上,造成价格哄抢,有这种好项目我们不会拒绝,但我们的主要精力不在那里。”张立辉称。
张立辉介绍,青云创投主要投资中小型公司,在整个清洁技术行业,青云创投更看重“门槛”,尤其是企业所拥有的行业内独有的东西,比如技术专利、牌照等。其次是看管理团队品行和能力。
在2012年5月15日华盛顿特区举行的第十四届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大会上,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在演讲中表示,“对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来说,未来机会存在于利与益并行之中,私募股权投资可以帮助企业成长,雇佣更多的工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私募股权也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强大驱动力,帮助消除贫困,为社会变革带来希望。”青云创投成为罗伯特·佐利克眼中“利与益并行”典型。
重视并购退出
我们的好多单都是卖给跨国公司或者同行业的大企业。
东江环保是青云创投的第一单“生意”。
2002年,刚刚完成首笔环保基金募集的青云创投碰到了东江环保。东江环保主要业务是收集、消毒和资源回收珠三角地区印刷电路板工厂排放的工业废物。
青云创投以5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东江环保1150万股。没过多久,2003年1月,东江环保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当时国内第一家境外上市的民营环保企业。
实际上,2002年投资入股东江环保的还有上海永宣、中国风投和深圳高新投分别800万元、200万元和200万入股东江环保。一直持股到现在上海永宣、中国风投账面回报倍数均达到了50倍以上,而中途退出的深圳高新投也获得了近30倍的回报。
虽然青云创投并没有对外披露是否还持有东江环保的股份,但毫无疑问的是,东江环保的投资让青云创投实实在在地大赚了一笔。
除了东江环保,2006年之前,青云创投先后投资了佩尔优、北京嘉禾木、至诚环保、龙禹环保、佰德信等项目。但投资数量和规模都很小,青云创投更像是坐着“冷板凳”。
真正的转变来自于2005年底。受无锡尚德上市的启发,青云创投将目光投向光伏等新能源领域,五年之久的冷板凳终于出现转机。
从2006年开始,青云创投先后投资了江西赛维和南京中电光伏,前者是多晶硅太阳能硅片制造商,后者是太阳能电池研发和制造企业,青云创投在光伏产业链形成了初步的投资布局。
2007年,中电光伏和江西赛维先后在纳斯达克和纽交所上市。有消息称,青云创投在两项目中分别获得5倍和8倍的投资回报。据张立辉介绍,青云创投在江西赛维项目上获得的投资回报在3倍以上。
但上市退出并不是青云创投的唯一的退出通道。2007年,青云创投已投项目至诚环保被某美国财富500强企业收购。
“有些项目市场占有率什么的也都不错,但总的利润额可能只有2000万,达不到IPO标准,这个时候并购退出就最好了。之前我们的好多单都是卖给跨国公司或者同行业的大企业。事实上,我们从第一个基金开始就是并购退出与IPO并重,现在这个行业IPO越来越难,我们就更加重视并购了。”张立辉称。
据了解,截至目前,青云创投已投项目40多家,其中仅不到一半左右的项目实现了退出,另外约20家项目目前还在投资期。
最近的风险投资协会的数据表明,风投关注度最高的15个行业里,环保和新能源当之无愧地占到了79.5%。可以看出,清洁技术已是未来一两年VC和PE公司的投资重点。
看好光伏
光伏往后看十年二十年,最廉价最可行的资源就是太阳能。
2013年3月15日,无锡尚德正式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国内光伏产业的龙头老大在无力地挣扎之后终于倒下,这不仅给光伏行业,甚至给整个清洁能源行业都带来了震荡。
毫无疑问,不只是尚德,包括赛维在内的整个光伏行业接下来都将进入大洗牌时期,这是同质化竞争、销售市场严重依赖国外的一个必然结果,但对于光伏产业的未来,青云创投依然看好。
“尽管目前遭遇种种问题与挫折,光伏行业好像岌岌可危,但太阳能领域仍是无法避开、必须要投的领域。”张立辉分析称,光伏往后看十年二十年,最廉价最可行的资源就是太阳能,如果未来太阳能转换效率再提升,多晶硅技术再提升,未来光伏发电的成本会大大降低,需求将不是问题。
不仅如此,张立辉认为,“清洁技术行业十多年以来一直处于螺旋式上升的状态之中,但目前整个清洁技术行业明显出现了快速上升的机会。社会上对环境空前的重视以及国家政策层面加大这些行业的支持和引导,无论是对这些行业还是对于我们投资机构来说都是有利的。”
截至目前,青云创投旗下管理着四只美元基金中国环境基金,总规模约6亿美元。同时还管理着2只人民币基金义云清洁技术基金,总规模约10亿人民币。据了解,4只中国环境基金的投资人包括亚洲开发银行、荷兰政府基金、香港LESS公司、英国石油、巴斯夫、Robeco、瑞士再保险等国际知名投资机构以及国家家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