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资慧颖的施正荣无疑也是幸运的,因为他能师从诺贝尔环境奖得主、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留学期间便能“手握利器”,拥有了十多项太阳能发明专利。1991年,施正荣以优秀的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获博士学位。他入澳洲国籍,跻身为“有车有房有幸福家庭”的“三有一族”。高薪和地位,在澳洲的施正荣,无疑是一位日子过得很舒坦的科学家。
像施正荣这种性格的人注定是不安分的。中国市场的飞速发展,让他看到了太阳能的商机缺口和自己巨大的事业转机。2000年,带着技术和在澳洲两年的薪水40万美元,施正荣回国创业。
作为一名科学家来说,他的勇气和毅力都是值得钦佩的。拎着一个挎包,抱着一台笔记本,在中国内地的城市挨个转悠,试图去认识和接触每个城市的主管负责人,然后告诉对方自己的项目能赚多少钱。
“给我800万美元,我做给你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这句话是施正荣那会儿的经典口头禅。没错,那会儿听着特像大骗子,所以谁都不看好他,因为从来没听说过太阳能成为一项大产业。
当然,也有敢吃螃蟹的。这就是无锡市政府,具体一点说,对施正荣这匹千里马慧眼识珠的伯乐,正是当时的经委主任李延人。在他的牵头下,施正荣得到了无锡市政府的支持,在政府的主导下,由无锡小天鹅集团、山禾制药、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共同融资600万美元,正式成立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几家国企甚至做好了钱打水漂的心理准备,没想到的是,借着光伏产业发展的东风,施正荣带领尚德,一路披荆斩棘,不但让几家投资商赚得盆满钵满,还成功问鼎了纽交所,身家达到了23.13亿美元,成为了2005年的中国首富,而且远超福布斯2005年中国首富荣智健的16.4亿美元和胡润百富榜首富黄光裕的140亿元人民币。
光鲜的教育背景,大手笔的行业翘楚,高姿态的龙头企业,施正荣被成功塑造成了科学家创业致富的榜样,他也被“宠坏了”——银行排着队等着给他贷款,仿佛成了自家提款机;地方政府则对他一路绿灯,要地给地要人给人;英国知名媒体《卫报》甚至还把他评为“拯救地球50人”中的一位——那些年,被塑造成为“追日”的施正荣,似乎可以呼风唤雨,撒豆成兵。
只是人们似乎忘了,施正荣不是魔法师,最初的最初,还有他的本质上,是一位科学家。
科学家创业,必然有其天然短颈。只是做企业时间长了,连他自己都忘了。
从拯救者变被拯救
“他的思维总是很发散,今天想起做这个,明天又做那个,有的是尚德获益了,有的是尚德埋单了,最后看来埋单的比较多,但他不是故意的。”从一位尚德高管对施正荣的评价中,能切实感受到他的科学家气质和性格。科学,正是建立在不断的实验中得出真理。
跟科学实验一样,科学家们做实验会因为经费所限,然而施正荣驾驭着尚德,却可以“无限”实验。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