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康真的“完胜”了吗?
产业竞争力变化是导致中国遭受贸易摩擦增多的主要原因
日前,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收到欧盟高等法院下达的判决书,最终裁定欧盟初级法院在审理奥康抗辩欧盟反倾销的案件上,个别法律条款使用不当,欠缺公正,终审判定中国奥康胜诉。法院判决欧盟委员会赔偿奥康上诉欧盟初级和高等法院的诉讼费折合人民币500余万元。与奥康有贸易关系的进出口商可从欧盟有关方面退回6年来被征收的反倾销税。这对中国企业来说,的确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件。奥康的胜诉不仅标志着一个鞋企最终在法律上取得了抗辩欧盟皮鞋反倾销的胜利,也标志着中国企业敢于上诉、坚持上诉,能够自信且坚定的运用法律手段直面贸易保护。
其实,奥康事件已有先例。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主动起诉了共计11起案件,截至目前已有8起有了最终的裁决和结果,中方在多数案件中获得胜诉。在浙江省温州市,除奥康抗辩欧盟获得胜诉外,2010年,温商陈伍胜领衔的中国通领科技集团和温州三蒙科技电气经过3年维权,也成功通过司法诉讼告倒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破除因ITC错误裁决造成的贸易壁垒,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诉美国政府机构获得完胜。这些事件和数据皆说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已经有一部分企业能够以国际化的视野进行经营,能够读懂规则并运用规则,能够以自身的实力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国的企业在成长。
然而,在为奥康胜诉喝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有一些反思与警觉。奥康真的胜利了吗?奥康事件起于2006年10月中国皮鞋业与欧盟之间的贸易摩擦,当时欧盟决定对中国皮鞋征收为期两年的16.5%的反倾销税,且在反倾销征税期满后,再以落日复审为名,将反倾销措施再延长15个月,奥康等5家中国企业奋起抗争,上诉至欧盟初级法院,2010年4月,在欧盟初级法院宣布驳回中国5家鞋企的诉讼请求并宣布中国鞋企一审败诉后,其余4家鞋企宣布放弃上诉,而奥康则继续坚持上诉至欧盟高等法院,最终胜诉。从事件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6年,6年来中国鞋企所蒙受的损失,失去的市场,失去的机会,失去的企业成长壮大的时间与空间,岂是这点赔偿能弥补的?
随着中国的崛起与发展,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的同时,也成为了全球贸易摩擦的重灾区,已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据WTO统计,2001年—2010年,中国共遭受574起反倾销,占世界反倾销总数的27%,其中,美国对中国发起101起反倾销,欧盟96起,而印度则以137起列为对中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阿根廷为82起。受到贸易救济调查共692起,涉及总额约400亿美元。2011年中国出口产品遭遇了近100项贸易保护措施,涉案金额约60亿美元。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55起,增长38%,涉案金额243亿美元,增长近8倍。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贸易预警”项目监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
产业竞争力变化是导致中国遭受贸易摩擦增多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国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生产配套能力较强,规模经济优势明显,中国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带动出口持续增加,这就使得中国一方面要承担起“世界制造中心”的重任,一方面又要遭受产业冲突增多而导致的贸易摩擦。迅速发展的出口竞争优势,必然带来主要经济强国和贸易大国对中国出口的不满和限制,因此,在众多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中都带有明显的贸易保护色彩。
不久前发生的欧美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亦是如此。2012年11月7日,在奥巴马宣布赢得连任之后几小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终裁,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实质性损害了美国相关产业,美国将对此类产品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和14.78%至15.97%的反补贴关税。在此之前,2012年9月6日,欧盟也曾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欧盟对中国发起的规模最大的一宗贸易诉讼案,年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约合1300亿人民币),7成中国光伏企业面临生存的压力。
究其原因就是,随着中国光伏产业凭借“产业链完整、配套产业齐全、综合技术水平世界领先”逐渐占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美欧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如美国的市场份额已由上世纪90年代47%萎缩至7%,在既难以在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又不能在成本上与中国企业竞争的情况下,就挥起了贸易保护之剑。中国古代就有“树大招风”一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急剧上升,欧美等发达国家抑制和限制中国发展的意图十分明显,从2009年到2012年,美国对华发起的贸易调查已经有50多项,比2006~2009年的“双反”调查总和几乎多出一倍。欧美等国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已由传统的关税、配额、许可限制转向知识产权保护、汇率制度、外资企业投资环境等制度层面。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