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当局一直在努力通过提高国内太阳能电池板安装量来吸收过剩产能。大多数分析师预测,今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德国的全球第二大太阳能市场,安装量为4-5GW,是中国去年安装的两倍。今年年初,中国将其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安装目标提高至21GW,是该国2010年太阳能总装机量的25倍。
然而,尽管中国去年出台了对太阳能项目具有吸引力的上网电价补贴制度,但是由于并网抑制了新项目的增长速度,大部分预计需求并没有在今年成为现实。
巴克莱研究发现,直到10月中期太阳能发电装机量仅1-2GW,连全年预期的一半都不到,与巨大的全球产能过剩相比,更是微不足道。此外,中国的开发商经常拖欠或欠下当地太阳能企业的款项,使得国内销售业务远不如国外那么挣钱。
或许更重要的,肯定也是更具有争议的是,中国将以何种方式扶持国内太阳能电池板企业,帮助它们度过恶劣的市场状况。今年早些时候一份将获得国家开发银行优先贷款待遇的“六大六小”名单在分析师和企业高层中广泛传播。然而,该银行没有就这份名单的真实性予以回应。
一些太阳能公司已经得到了地方政府更直接的支持。今年七月,江西赛维LDK向新余市求援,帮助偿还多达8000万美元的债务。两个月后,总部设在无锡的尚德电力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无锡市政府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以帮助陷入困境的尚德从当地银行获得贷款支持。本周一,赛维LDK宣布,其正在接受新余市政府的进一步帮助,后者控制的一家投资公司购买了赛维LDK 20%的股份。
李俊峰说:“在中国,地方政府不是真正的政府,它们更像是企业。”
“一开始,无锡市政府是尚德电力最大的投资者,所以它非常紧张。新余市政府是赛维LDK最大的投资者,它也很紧张。但是,当地政府的行为不代表中央政府。”
与被国有企业控制的钢铁和石化等其他产业部门不同,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大部分都是私营企业,但是地方政府常常又持有少量股份。
尽管得到当地政府的暂时支持,但是赛维LDK和尚德电力这类公司的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如果太阳能电池板价格不出现复苏(分析师称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亏损将继续增加,直到较弱的制造商被扫地出门。
里昂证券太阳能光伏分析师charles Yonts在谈到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时表示:“实际上,它们将成为国家的被监护者,至少是其中的大多数。中国政府将实行更加严厉的限制措施,直到它们最终倒闭。”
对于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曾经耀眼的一颗明星来讲,这样的下场的确暗淡。(编译:O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