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地战略失误更直接导致了公司的债务负担日益增大
相关资料:
拥有太阳能博士头衔的施正荣,曾一度把生产晶硅电池的尚德电力打造成了世界最大的光伏电池厂商。如今光伏业界分为晶硅与薄膜两大阵营,目前,晶硅电池已占80%以上市场,占绝对主导地位,但由于施当初所学专业实为薄膜电池,所以他始终对薄膜情有独钟。在施正荣的力推之下,尚德一方面继续迅速扩大晶硅电池的产能,另一方面则投入巨资用于非主流的薄膜电池的研发和建厂,多头作战开始让尚德入不敷出。但在2009年,尚德突然叫停了薄膜项目并改建为晶硅电池工厂,理由是薄膜前景黯然,而晶硅电池需求火爆。尚德宣布要为此投资26.8亿元,最终的产能将达到1000兆瓦。此番变化间,数亿元投资灰飞烟灭。2011年7月,尚德在5年前埋下的雷也开始爆炸。当年该公司与国外多晶硅巨头MEMC曾签署了一份十年的供应合同,当时规定尚德可以80美元/公斤的价格采购多晶硅,但到了去年,价格已跌至40美元/公斤,尚德自然不堪重负,为此不得不解除合约,为此尚德支付了2.12亿美元的违约费用。
2光伏行业的寒冬
2011年,全球光伏产业迎来了寒冬,而一度被誉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中国光伏企业也没有幸免于难。截至目前,国内行业利润率从139%下滑到20%。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已有50多家太阳能企业倒下,1/3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不得不说,由于盲目扩张而导致的产能过剩是造成中国光伏产业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尚德电力投资者关系部经理张建敏:是有困难,我刚才讲了,行业有困难,谁都不否认,我刚才讲的这个行业就是下大雨,你有没有想都是下大雨,下雨不能否认,下雨是事实。
无锡光伏产业交易中心负责人吕蓬瀛:保守说40%的企业要淘汰,我认为很多企业自己会放弃,只能放弃,大企业也会倒,大象倒下的话,会压死很多蚂蚁的,这个里面,它的一个采购链是很长的。
3欧美的双反
除了国内的盲目扩张,欧美国家对于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也使得国内光伏产业雪上加霜。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双反终裁结果,反倾销税率为18.32%至249.96%,反补贴税率为14.78%至15.97%,并从中扣除10.54%的出口补贴。对于尚德来说,结果更是悲剧性的,因为公司被征收的税率最高,反倾销税扣减出口补贴后为21.19%,反补贴税为14.78%,综合税率为35.97%。对于这一裁决,尚德表示这并不公平,认为美国将光伏产能不到100MW(兆瓦)的泰国选为替代国,最终结果无疑是不切实际的。
尚德电力投资者关系部经理张建敏:泰国没有这个产业,所以他采购的价格就跟我们有这么一个产业的这个采购价格肯定要比我们高,对不对?按照你的计算你没有倾销,按照我泰国的计算,替代国计算,你倾销了,所以我要征收30%以上的关税,你觉得合理吗?你觉得我们企业冤不冤?
如何拯救尚德?
这是现在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施正荣和无锡地方政府陷入矛盾的原因。尚德濒临破产,地方政府不可能坐视不管,因为这牵涉到了地方经济和银行债务安全,更牵涉到了数万员工的就业问题。当地政府给了施正荣两条路,一是政府出面购买该公司明年3月到期的总额高达5.75亿美元的可转债,然后经国开行注资救助,但前提是需要施正荣将全部个人资产做无限责任担保;另一个则是,上市公司尚德退市,然后将其子公司——核心资产无锡尚德国有化。但这都被施正荣拒绝了,他的计划是让无锡尚德破产,以此来保全上市公司。对于此,有人认为,施正荣之所以不敢做无限责任担保,是因为尚德的债务问题已经超出了政府所知。无而选择让锡尚德破产,主要是因为此前的借债行为多以无锡尚德名义进行,无锡尚德是债务主体。若能让其破产,则将能抹掉银行债务,保全上市公司尚德。
其实,现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那就是尚德未来怎么办?如何才能避免出现第二个尚德?如何避免光伏产业的困境再出现在其他行业?在我看来,要想让一个产业健康持久的发展,首先要保持头脑的冷静,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不管是尚德也好,还是其他光伏企业,似乎都被一时的繁荣景象冲昏了头脑,等到发现危险时已为时晚矣。一拥而上的结果就是一起跌倒,因为没有什么事物是可以无限膨胀的,到了那个点,终会是一声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