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对太阳能产业发展有很多看法,例如产能过剩、二次污染等等,对此您如何看待?是否会影响公众对太阳能产业的看法?
舒杰: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技术的欠缺。以晶体硅电池为例,由于技术落后,上游硅材料的提炼会导致污染、材料循环利用率低,关键就在于工艺技术跟国外差距大、不成熟,简单扩产、重复上马,没有相应处理污染的技术,且工艺技术研发投入也比较少。所以国内企业大规模的扩产,技术上的跟进赶不上产业的发展,导致很多企业做出来的产品,成本高,还不可避免带来了环境污染。所以会有人说国内的上游企业做的不好、有污染,实际上还是个技术的问题。应该讲,不是太阳能不环保,而是某些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问题没有能力做到环保。通过正确宣传引导,是不会影响公众对发展太阳能产业信心的。
从目前来看,新能源产品价格高仍是限制新能源在中国推广的主要原因,您认为就太阳能产业而言,应如何生产质高价廉的产品?
舒杰:我觉得首先还是要靠技术研发,最终要靠技术研发来提高产品的转换效率、降低成本。第二是国内在应用这块,好的政策推动很重要。除了要降低系统成本之外,实际上太阳能应用,比如家庭安装太阳能发电来说,是有一定的投资回报的,可以开始商业化的推广。但实际推广应用力度很小、完全靠政策补贴,这跟国家的相关政策不完善有关,即:没有可操作性的上网电价政策。从太阳能大规模并网发电看,电网设施建设不完善是重要原因。实际上,很多企业的太阳能电卖不出去,就算是发了电也拿不到钱,所以只能采用“用户侧发电”的应用模式,多余上网电力也不能抵扣生产用电电费,这就制约了市场的大发展。
在国外,德国、日本、美国发展得很快的原因是有相应的国家优惠政策来鼓励清洁能源的发展。我国目前推动光伏产业发展,除电站工程的政策性补贴外,还不够,不能形成商业化发展的势头,所以相对发展得比较慢。国内光伏产业界也在不断提议制定光伏发电应用的政策,考虑尽快制定国家光伏上网电价政策。虽然现在政策还迟迟未出台,但这是整个光伏产业界的一个强烈的呼声,必须要有可操作性的并网电价政策,光伏产业发展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商业化发展之路,也才能源实现国家的能源战略发展目标。
个人简介
舒杰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太阳能发电与系统集成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