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中国光伏企业最后一搏:建电站

发表于:2012-10-08 00:00:00     来源:新财经

索比光伏网讯: 如果说2012年是中国光伏产业的忧伤年,那么今年9月6日算得上是国内光伏企业的伤心日。这一天,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正式立案,国内光伏企业的前景阴云密布。   或许受此影响,光伏企业连参加展会的兴趣都淡了。9月5~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光伏大会暨北京国际光伏展览会”人流稀少,现场冷清,因参展企业不多,仅展出一个半展馆。参展人员对《新财经》记者说:“没什么意思,领导们来看一下就走了。”   面对欧盟“双反”和行业不景气,不少企业通过转型进行自救,主要方式是退出光伏制造领域,转而投资下游应用领域的光伏电站。海润光伏9月14日发布公告称,将投资4.9亿元建两个光伏电站;中利科技和保利协鑫也分别于8月底公告称计划建光伏电站。   一场光伏电站的兴建热潮正悄然进行,但此举能否真正解决目前光伏行业下滑的局面?建电站真的既能消化产能又能获得稳定回报吗?   全行业亏损   国外对中国光伏业“双反”调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年5月,美国对国内光伏业进行“双反”调查,对多家中国企业作出征收31%~250%反倾销税的初裁。美国这一调查尚未结束,欧盟又于今年9月初宣布对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而且调查产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与美国“双反”仅针对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不同,欧盟的调查范围包括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全产业链,这使得中国光伏企业规避惩罚性关税的难度大幅增加。据了解,此次欧盟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300亿元,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单起贸易争端。   欧洲是当今全球光伏产品的最大市场,也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约占同期中国光伏电池出口总额的70%,相对而言,美国市场仅占出口总额的20%。因此,欧盟此次“双反”立案使国内原本一片惨淡的光伏企业雪上加霜。   2012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发展论坛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在保持了6年的连续快速增长后首次出现下滑,出口总额128.94亿美元,同比下滑约三成。   事实上,国内光伏业已陷全行业亏损境地,光伏上市公司上半年下滑的业绩就是有力的证明。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69家A股光伏概念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额1092亿元,同比减少3%。由于产品价格、毛利率大幅下滑,这些公司的净利润总额仅为37亿元,与去年93亿元的净利润相比,同比剧减60%。   上半年出现亏损的公司也骤然增多,上半年净利润亏损的光伏类上市公司多达21家,也就是说,大约有三成的公司上半年出现亏损,累计亏损规模接近20亿元。而去年上半年,亏损的光伏上市公司仅5家。   继光伏巨头赛维LDK和尚德电力被曝光可能面临破产之后,当前江浙一带已有大量中小型光伏企业面临破产,许多光伏生产设备在等待出卖,有些甚至是整条生产线以极低价格出让。有些老板已经跑路。   而低端的光伏制造业则是资本撤离的重灾区。记者了解到,江浙地区目前已有不少规模较小的光伏企业关门歇业。江苏省规模较大的中盛光电集团已宣布关闭硅片工厂,原因是严重亏损。   位于河北的光为绿色新能源公司总裁魏强表示,一年前,市场销售的光伏组件还能卖到1欧元/W,现在已降低至0.48欧元/W。与此同时,人民币与欧元的汇率还在升值,使得光伏企业遭受价格大降的同时,还要承受汇兑损失。   转型建光伏电站   由于光伏中上游生存日益艰难,许多光伏企业纷纷转型,开始向下游光伏电站寻找生存空间。一方面是为了消化现有的过剩产能,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报。   8月31日,上市公司中利科技发布了定向增发方案,拟发行不超过1.7亿股,募资约16亿元,主要投向甘肃光伏发电项目和波多黎各光伏电站。   中利科技不是唯一建电站的光伏企业。就在中利科技发布消息前,另外两家光伏企业保利协鑫和银星能源也先后表示要投资建设光伏电站。   最近宣布建电站的是海润光伏。9月14日,海润光伏公告称将投资4.9亿元建两个光伏电站,一个是甘肃金昌的20MW光伏发电项目,另一个是新疆柯坪县的20MW光伏发电项目。   事实上,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国内多家光伏企业开始“往下走”,将产能过剩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延伸到下游建光伏电站。这些企业看好电站的原因在于,国家对光伏电站项目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   根据国家能源局今年9月12日印发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目标为2100万千瓦以上”。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其实为“十二五”太阳能装机容量留下了上不封顶的口子。   正是投资热情催生了一些光伏电站的新应用模式。最近出现在山东寿光农田里的光伏电站蔬菜棚就是一个新产品,这个具备光伏发电功能的蔬菜大棚是全国首座太阳能光伏农业一体化的高科技能源大棚,目前正为9月底的并网发电进行最后的准备。   负责该项目运营的华天新能源公司孙先生认为,大棚上架设太阳能发电站,这条漫长的产业链条背后,是农民、企业和政府三者的多赢。   据了解,该基地大约需要投入4000万元,并网发电后,按照每度1.15元的上网电价计算,年收入至少600万元,8年左右可收回成本。除此之外,这个年发电量1兆瓦的基地还能获得800万元的政府扶持。   对光伏企业来说,更大的吸引力在于建这样的电站不占用土地资源,可以利用大棚顶部,实现发电、农业相结合。传统方式建设光伏电站,一般为工业用地,成本非常高。在寿光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工业用地价格已达每亩40万元,且很难批下来,而这个占地180亩的大棚电站的土地成本几乎为零。   项目风险与资金压力   光伏企业建电站既能消化产能又获得稳定回报吗?目前来看压力与风险同在。一位光伏行业研究员表示,这只是暂时消化产能的方式,并不能解决行业整体下滑的局面,且有多方面风险。   据其介绍,目前建光伏电站有两种模式,EPC模式和BT模式。BT模式能获得比EPC模式更高的利润,但是首要条件是获得当地发改委的批准。   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虽然很多企业都去做光伏电站,但并不是每家都能从当地发改委拿到批准“路条”。据《新财经》记者了解,即使被广泛看好的BT模式,也并非一本万利。   目前,光伏电站国内的买主实际上就是五大电力集团。在一些较大的项目上,发改委更愿意和五大电力集团合作,民营企业要参与难度很大。青海省当地发改委此前就直接将电站项目划给了大型电力集团和能源公司。   不过,由于每个光伏电站的装机都相对较小,五大电力集团不会完全自己操作,而是采取跟光伏组件厂或开发商合作的方式,光伏企业生产出要关组件后,电力集团再进行收购,由此给了民营企业一定的参与机会和空间。但是,这种模式使得民营企业必然要接受电力集团的压价,利润空间有多大并不确定。   另一重风险在于项目能否最终运行。据光为绿色新能源公司总裁魏强介绍,尽管常有地方政府在招商活动中邀请光伏企业建电站,但备受关注的光伏电力并网问题一直没有答案,“要是并不了网,建了电站也只能晒太阳”。不少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大规模引进光伏电站项目,但往往后期配套工作跟不上。   建光伏电站需要不少资金,这也是光伏企业建电站面临的另一重压力。   以中利科技为例,尽管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11亿元,但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5亿元。同时,公司短期借款为16.94亿元,长期借款为8.9亿元,应付债券8亿元,可见资金非常紧张。   银星能源的资源压力同样不小,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超四成,2000多万元净利润甚至不够项目资本金支出额度的一半。虽然公司总资产有大约50亿元,但是负债额高达44.51亿元。加上建站项目需向银行贷款逾2亿元,公司负债情况将进一步恶化。   业内普遍认为,光伏企业要往下游建电站,一要拼关系,二要拼资金,“如果没有钱也没关系,就要谨慎参与了,否则就会进入到一个陷阱。”河北保定一名光伏人士说。
责任编辑:太阳能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2022年中国户用光伏品牌大会
2022年中国户用光伏品牌大会

2022年9月27日

浙江宁波

2022第二届华中光伏论坛
2022第二届华中光伏论坛

2022年9月22日

武汉洪山宾馆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