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混凝土基础对环境的未来影响是基于当光伏发电站服务期满后,上部结构及设备报废、倒塌、拆除或因其它原因需要移位,此时遗留在地表及地面下的混凝土基础将难以处理,在地表形成大面积的混凝土桩林,如何重新利用或清除,目前尚无有效的办法。尽管这些混凝土垃圾被认为对人无毒无害,但大量的混凝土固体废物的堆积、存在阻碍了对土地资源的再利用,即对土壤环境构成影响和污染,后人将面对浇筑或埋于地下的无数混凝土基础而一筹莫展或者不得不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移除。功能丧失之后形成的混凝土固体废物的环境污染实质上是对我国现有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侵占,降低和限制了土地资源的再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这些都与可持续发展新能源的美好愿望相悖,因此探讨光伏电站支架基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求得协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合理、科学的应用混凝土基础,应当引起各方的重视和关注。研究和讨论混凝土基础对环境污染的着眼点是基于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是关系到我国光伏电站综合发展水平的问题,更是关乎光伏电站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重要问题。
我们如何才能够实现绿色光伏的可持续发展
在目前阶段,我们要做到实现绿色光伏的可持续性发展,需在两方面同步实施:
一、既然混凝土基础在光伏发电站中的广泛使用对环境的现时和未来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必须尽力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减少或避免使用。有关部门应在加强混凝土基础对环境现时污染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混凝土基础对环境未来污染的管理力度,并制定出相应的具有强制性的设计、施工和技术管理规定等。作为光伏电站的设计者,也应在充分考虑上部结构设计的前提下,根据地域和岩土等条件,正确而合理的加以选择基础型式;应少用或尽量不用混凝土基础,以其它更好的基础形式代替,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螺旋桩作为成熟的建站技术,在整个实施工过程中,无需地表场平、无需挖土方,有效的保护了施工环境,应加大力度推广应用。在国外的地面光伏发电站建设项目中,已经基本淘汰混凝土的基础型式,例如在欧洲及北美的地面光伏发电站中95%以上均采用钢制旋拧或静压成桩等对环境友好的桩基技术。在中国,自2010年“山东东营光伏7Mwp太阳能光伏电站”率先采用“诺斯曼能源”提供的“【立固】螺旋桩”建站技术以来,该技术吸引了业界的众多注意,并日益广泛的应用到国内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建设上面。【立固】螺旋地桩技术更是凭借每日10Mwp的施工能力更是大大的缩短了施工周期。在达到使用周期之后螺旋桩系统可以轻易拆除,原先不破坏的地表植被马上可以轻易恢复到电站建设前的地貌,因此,螺旋桩系统成为了太阳能电站建设领域绿色环保的趋势。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大发展之际,我们更加应该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使用螺旋桩技术,取代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混凝土施工,实现绿色无污染的新能源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