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双反”的实施,只不过是套利程序的结束
深陷“债务危机”和“裁员风波”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赛维),如今成了中国光伏企业风雨飘摇的典型写照。
美国投资银行Maxim Group在近期的报告中指出,按西方的标准江西赛维已是资不抵债,认为江西赛维已接近破产或需要重组。虽然地方政府和江西赛维都在做多方努力,但《华夏时报》记者在江西调查时并未获得明确的有关援手者信息。
被追债包围
8月8日下午,江西新余市经济开发区赛维大道的赛维总部门口。
本报记者偶遇了赛维的供应商李强(化名)。李强告诉记者,此行是来讨债并观察赛维运行的真实状况,“公司跟赛维合作好几年了,赛维欠了公司一个多亿,现在不敢再给它供货。”
李强并没有得到何时可以还款的承诺,他说自己还将在新余待上一段时间,以便就近关注赛维的动向。
在李强到达赛维前不久,赛维总部当天还来过一群赛维马洪多晶硅工厂的职工。他们此前接到通知,8月8日起实施新的轮岗,一月只需上班六天,工资也相应减半,不满轮岗的职工在跟马洪的厂领导沟通无果后选择了到总部来表达诉求。
如同马洪工厂因裁员与降薪引发的纠纷并非首例一样,李强这样的欠款户不在少数。在一个名为“江西赛维LDK-欠款群”的QQ群中,聚集了一百多位被赛维欠款的供应商或合作者,欠款额从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到数千万不等。这里面既有给赛维提供一单仓库管理软件而被拖欠数十万元的小公司,也有从2006年以来就跟赛维密切合作,累计合作额数亿元而至今未结款项仍高达数千万元的大供应商。
当然,QQ群中的这些人远不是全部的债主。赛维的负债,大头在银行。国内大约有20多家金融机构与赛维有信贷往来,包括国开行、招行、建行等大行以及部分城商行。
新浪美股的赛维201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赛维的流动负债合计为44.93亿美元,长期负债合计为11.72亿美元,负债总额达到60.04亿美元。
Maxim Group在报告中特别指出,江西赛维债务与资产比率(debt-to-equity ratio)为7.4,这意味着,按西方的会计准则,江西赛维已是资不抵债,接近破产。
谁来拯救赛维?
赛维的引进,曾经是新余最为津津乐道的故事,上演了地方政府慧眼识英后双方完美合作的一幕。赛维此前的成功,除了给新余带来千亿光伏产业梦想和“新能源之都”的桂冠,也给新余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税收和就业。
如今赛维的困难,也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江西省高层和新余市都在积极纾困,如成立专门小组进驻企业、动用财政资金提供担保、约谈银行展期贷款、牵线意向投资者等。
记者尝试就赛维的下一步举措进行了解,但致电赛维此前新闻发言人李龙吉时,对方未接电话也未回复短信,赛维LDK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佟兴雪的办公室也无人接听电话。
8月7日,记者来到赛维总部采访,门卫直接说有指示,记者一概谢绝入内。
传闻中可能接手的,其董秘潘其方曾对媒体否认这一消息,认为目前并没有重大重组的计划。
记者先后联系新余市工信委和高新区,均未获得有关赛维重组的信息。8月8日,记者就传闻中的中海油可能参与赛维的重组,向新余市委宣传部部长李绪先求证,对方同样表示目前并没有这方面的消息可以提供。8月9日,记者向中海油新闻处求证其有无参与赛维重组的计划,该处负责人称需向相关单位了解后回复,截至发稿时,本报记者暂未收到回复。
资本控制下的游戏
在一位与赛维有着多年密切合作、跟多位高管熟悉的业内人士看来,赛维成也Q-CELL,败也Q-CELL。当初德国Q-CELL公司率先给赛维前期建设款,其他的几个客户跟进,结果导致赛维董事长彭小峰发热,投资百亿元上多晶硅项目时埋下了祸根。
随着Q-CELL公司经营陷入倒闭困境,赛维的多晶硅在国际价格大幅滑坡时成为沉重负担。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在行业中赛维的负债最高,但是产能并非最大。在光伏行业的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系统这几个环节,赛维都没有做到最大,成本优势丧失。赛维想覆盖全产业链,但管理并没有适应全产业链的要求,加上投资多晶硅和薄膜电池失败,在遭遇国际市场骤变时,失败难以避免。
浙江的投资者孙先生,本科、硕士和博士分别读的专业是化工、核物理和国际金融,对光伏产业有过长期的观察。他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硅光伏产业,不过是国际资本布下的一个局,如今,欧美的“双反”导致全行业的困境,不过是布局套利程序的结束。
孙先生对记者解释,我国的光伏产业,其实是光伏代工企业,不是光伏高科技。光伏的核心技术、核心装备和原料定价都不掌握在我们手里,光伏市场也在国外。
“三头在外”的窘境,国际资本早已控股了光伏生产设备企业,也控制了硅料的定价权,通过将无锡尚德拉到纽交所上市并一度抬高其股价到90美元的示范效益,刺激了中国地方政府,各地疯狂上光伏项目。
此时,国际资本通过卖生产线和硅交易套利,早已赚的盆满钵满,拿一点钱来做市场推广让中国企业上钩根本不在乎。如今,“双反”的实施,只不过是套利程序的结束。
8月8日,著名经济学家左小蕾博士在实名微博中谈到光伏产业时表示,“中国光伏产业最大的问题是发展思路违反了产业发展规律。没有突破技术瓶颈,没有开拓消费使用市场,就一味扩大产能,‘战略’新兴产业还未开始,就加入了产能过剩的行业。”
她建议,政府要破除利益集团阻力,消除体制障碍,鼓励光伏太阳能发电并网,还应该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火电发展,鼓励清洁能源的应用。
左小蕾特别提醒,出台政策一定要注意可操作性,注重配套,“细节在魔鬼中间”,需要让人看得到好处,才能吸引投资。
现场
新余光伏空城
“4月底市场开业到现在,一单都没有做成。市场里全天开业的门店,估计不到10家。这里几乎没什么人来,偶尔有一个人走过,是打扫卫生的。” 8月7日下午,中国新余光伏交易市场A7栋215门面,博希光伏营销经理罗艾迪对《华夏时报》记者坦承。
记者8月7日、8日两度来到新余光伏交易市场,并绕着整个光伏市场转了一大圈,100多户一期已经进驻的商家中,包括本地大户赛维LDK、瑞晶光伏在内绝大多数都大门紧锁,甚至早已搬空。大半个小时转下来,除了一位带着小孩在两栋商户之间的空坪上玩遥控汽车的经营户,没有碰到其他人来。
这座新余市政府的“一号工程”,计划年交易目标达到500亿元的市场,几乎就是一座空城。
4月27日,新余光伏交易市场逆势开业,举办了盛大庆典暨首届中国光伏采购节。新余市主要领导出席仪式以示重视,市场方也对商户开出诱人条件:免装修费、免3年的租金、企业上缴所得税和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90%及其他代征的地方税(印花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等)地方留成部分的70%也将奖励给企业,期限3年。约100多户商家在此期间落户。
在海宁、无锡等多个光伏交易市场失败之后,新余依然有此举动,其背后是依托赛维LDK这棵大树,打造光伏千亿产业和建设新余“新能源之都”的梦想。
新余市副市长贺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建设市场的理由,“因为新余有赛维LDK这家龙头企业,其他小企业都是围绕赛维LDK做配套。只要赛维生存下来,整个产业就不会停下来。”
据了解,新余光伏交易市场3家股东占股构成为新余高新区60%、赛维LDK32%、大美资讯8%,高新区发改局局长彭炎担任市场的执行董事,驻场办公。《中国·新余光伏交易市场招商书》介绍,历时两年,耗资2亿元,一期工程6万平米、总共1000余间商铺已经建成投入使用,追求的年交易额为500亿元。
开业3个多月后的8月7日和8日,《华夏时报》记者在新余光伏市场所见到的情景与招商书描绘的宏伟蓝图有天壤之别。
因为市场没起来,其他片区一些用于配套的餐饮、酒店、物流等服务业门面,大多无人经营,已经开业的商户,亦鲜见人气。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营户向记者表示,现在是光伏产业的低潮期,越大的企业,碰到的困难也越大。原来设想在此设点,是考虑跟赛维这样的大企业配套。但目前赛维经营困难,传闻很多,自己都不敢前去赛维联系业务,怕万一谈成合作后回款困难,“大企业随便拖一笔款,就把配套小企业资金链卡死了。”
记者试图采访市场管理方,但执行董事彭炎以“采访需要经过宣传部门批准”婉拒,记者次日在该市宣传部门也未获提供采访便利。
当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孟宪淦应邀参加了4月27日的市场开业仪式,他对如今市场的状况不感奇怪。“开业时主办方请我去,希望我说几句好话。我当时的结论就是做不好,因为目前中国光伏的市场主要在国外,国内的也都是企业对企业的一对一交易,没必要通过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