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大省江苏,被外界认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最为成功的省份,似乎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也不那么容易。
官方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4月江苏外贸出口的诸多数据中,光伏产品出口骤降,太阳能电池出口价值总额同比下降39.2%,仅有29.4亿美元。
曾经在各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独领风骚,并较早实现市场化的光伏产业事实上只是江苏发力的六大主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近些年来,江苏新兴产业规模以年均25%的增幅迅速壮大,领先于全国,成为转型升级的“表率”。
资料显示,江苏的电子及光伏等高新技术产品一直占据着江苏本省出口产品的前5位,其中,光伏产业产品更是占据了全国70%和世界50%以上的市场份额。
但当下的现实是,这些引以为豪的新兴产业,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正遭受着最为严重的考验,也让外界对这个省份的新兴产业的狂飙突进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以光伏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仍然延续着过去IT产业的兴衰发展史。”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向本报表示。
事实上,国内不少地区发展的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仍然处于微笑曲线的中端,而不是两端,因而导致其缺乏核心竞争力,亦导致利润低下。
江苏光伏产业遭遇危机
江苏中能硅业董事长朱共山近日向本报记者表示,从目前市场总量和未来趋势看,光伏产业仍会持续增长,而十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在世界上建立的地位还很难被震撼。
然而,理想和现实总有不小距离,如今光伏产业遭受的寒冬,不仅仅是直接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更已经蔓延到上游产品多晶硅。
因此,尽管中能硅业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但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朱共山直言“快扛不住了”。
“以前我们库存量正常一周,现在已拖到一个月以上了。”朱共山说。如果这一情况得不到有效抑制,那么光伏产业可能会覆没。
与此同时,光伏产品出口量剧降,官方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4月江苏外贸出口的诸多数据中,出口第三位的太阳能电池价值总额同比下降39.2%,仅29.4亿美元。
事实上,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光伏产品出口就已显示出疲软的迹象。2011年前三季度江苏口岸累计出口太阳能电池6348万个,同比增加2.9倍,但出口平均价格为69美元/个,下跌55.6%。
这直接导致部分多晶硅企业收入下降,甚至面临入不敷出的境遇,甚至濒临破产,或不再上马新的光伏项目。
保利协鑫公布的第一季度年报显示,中能硅业2011年每月最高时超过3亿人民币利润,但目前一个月不到1000万元利润。
据本报了解,2007年3月,江苏阳光在宁夏石嘴山市成立宁夏阳光硅业,计划投资40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4500吨多晶硅,其中一期生产线投资15亿元,但本报记者在2012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某小组讨论会上获悉,这一项目并未有实质性进展。
记者亦同时获悉,目前全国40家多晶硅企业,目前仍保持生产的只有不到5家企业,且未“开足马力”,有消息显示,浙江一家多晶硅企业去年底宣布破产,其建成投产尚不足3年。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江苏银行总行的一位人士告诉本报,该行自2010年第四季度时就已经开始停止向光伏产业和风力发电设备厂商的贷款。
中能硅业部分遭遇或只是江苏庞大的光伏产业链遭遇窘境的一个真实写照而已,这也直接影响到了江苏光伏产业的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江苏六大主打新兴产业中成长最快的是新能源,2010年实现了50.5%的成长增幅,较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出22.7个百分点,较新兴产业平均增速高出16.3个百分点,利税同和利润比增长63.2%、69.5%,
田伯平向本报记者表示,在2009年4万亿的投资刺激下,当下以光伏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产能已严重过剩。
江苏光伏产业遭遇到的危机原因何在?
没有话语权的江苏光伏业:新兴产业不高端?
在江苏,光伏产量占全国市场的70%,而且从多晶硅、硅片生产到电池组件直至光伏应用产品,其光伏产业链较为完整。
然而,为何价格不能由江苏决定,为何仍“两头在外”?这些现象或是不少地方发展的诸多所谓新兴产业本质上是“非高端行业”的一个缩影。
本报记者近日在江苏省举办的一个内部研讨会上获悉,有学者“以极大的嗓门、敲着桌子”提出了相关疑问。
江苏光伏产业“大跃进”样本调查
这位学者指出:江苏光伏产业链基本覆盖,已在全球市场上具备了规模和竞争力,最上游有徐州中能硅业,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6.5万吨多晶硅产业基地,下游有无锡尚德太阳能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制造商,在经济社会发展到当下,“为什么对于目前光伏可能遭遇的毁灭性危机,始终未能取得决定性话语权”。
事实上,多晶硅等光伏产业污染并不小,而且上游的硅料和硅锭生产也在很长的时间内依靠国外的技术,在技术领域缺乏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我国光伏产业排前五名企业的产品几乎90%以上都是用于出口,属于典型的“两头在外”特点,因此缺乏价格制定权。
这直接导致很容易受到国外因素影响,以国内最大的光伏制造企业尚德为例,现有情况显示,美国对中国光伏“双反”中损失最大可能是无锡尚德太阳能,将被征收的反倾销税率为31.22%,略高于天合光能的31.14%。
光伏作为江苏全省经济特征下的一个缩影,江苏新兴产业尤其是新能源“外向型”的“两头在外”特征明显,尤其是出口依存度较高。
根据南京海关提供的数据,2010年江苏规模以上新兴产业实现出口交货值6695.7亿元,同比增长32.4%,较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6.7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2.8%。
如今,以光伏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成为了近半年来影响江苏外贸进出口的最大因素,出口第三位的太阳能电池下降39.2%。
不仅仅是江苏,国内各地区对光伏这个新兴产业趋之若鹜。
记者查阅公共资料发现,全国各省市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部分重点发展领域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至少已有17个省市将光伏产业作为支柱型产业,20个省市提出要打造新能源基地,部分地区甚至提出了打造上千亿、上万亿新能源产业的规划。
在江苏的13个地级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均有涉及光伏产业的企业,且地方都给予了重点扶持。
田因此指出,新兴产业能够在国际市场获得较大份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仍然是利用了国内低成本劳动力和环境容量,以出口导向为主,“走的仍是IT产业的老路,光伏应用端始终未向全社会推广。”
田亦指出,当下光伏产业在面临“双反”时,江苏虽然拥有上下游的巨头企业,但省级政府层面没有太多的办法去应对国际上尤其是来自美国和韩国的压力,“省级层面尤其是商务部门说不上话,在外向型经济高度发展的江苏,是一个值得警惕和关注的现象。”
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大跃进缩影?
江苏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起源于无锡,而无锡的光伏产业发端于尚德。
事实上,尚德太阳能自在无锡崛起,就成为地方政府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成功典型和样本,塑造了一个近乎神奇的故事,而其发展和壮大史亦反过来证明了地方政府的成功。
时至今日,南京市一位领导对记者谈起时仍对当初“放走施正荣”而懊悔不已,指责当初的领导缺乏战略性眼光和胆策。
也因为此,无锡尚德成为江苏发展各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榜样,也使得江苏成为国内最早启动并大规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省份之一。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意味着中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战略的正式确立。
江苏较早意识到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抓得早、规模大”成为2012年1-4月江苏经济总量保持近10%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截至2010年年底,江苏新兴产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33.7%,其中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年及以上)新兴产业企业7870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12.3%;资产、产值、利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5.3%、21.2%、27.4%。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规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2%,占新兴产业的33.7%,是江苏新兴产业的第一大产业;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值总量突破3000亿元,占20.2%、15.5%;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总量规模相对偏小,占比为13.5%、8.8%、8.2%。
不仅如此,江苏方面还提出了新兴产业在2012年要实现“倍增”的计划。
从盈利能力来看,新兴产业获利能力明显强于传统产业,2010年产业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5%、9.3%,较传统产业平均水平分别高出2.5个、2.8个百分点。
然而,正如光伏产业一样,物联网、云计算也遭遇类似的窘境,各地重复建设了不少物联网产业园,但投入批量生产和实际应用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产品并不多,因此处于大量投资阶段,收益相对较少。
不少人士认为,物联网、云计算还处于起步阶段,尚难以短期内投入大规模应用,拓墣产业研究所上海分析师徐奕斐就曾指出,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在起步阶段,市场需求不稳定,且行业标准的建立和完善需要较长时间。在此期间,企业要耐得住寂寞,多在产业技术革新上下工夫,“走”得慢一点、稳一点。
不仅是企业,地方政府或许也需要更为谨慎一点,只有如此,转型升级或才能维持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