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国内光伏产业链有待整合

发表于:2012-02-23 08:49:07     作者:中国商报 来源:中国商报

    2011年中国光伏企业过得并不轻松,在遭遇欧盟多个国家消减光伏补贴的同时,美国又发起针对中国光伏行业的首个“双反”调查,这让本已进入寒冬的中国光伏企业雪上加霜。美国执意要继续推动光伏“双反”调查的做法引起了国内企业的剧烈反应,国内光伏产业界一致向商务部呼吁,要求针对美国企业出口到中国市场的多晶硅产品展开“双反”调查。一时间,“反制”呼声此起彼伏。

  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矛盾凸显

  2011年11月25日,我国商务部已公开发布了“对美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的部令公告。无论是巧合,还是对美国商务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相继发起针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产品“双反”调查的回应,进入2012年后,中国光伏产业在磕磕绊绊中逐步回暖。

  2月份,并不浪静的光伏产业再次出现涟漪。作为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环节,洛阳中硅、江苏中能、陕西天宏、赛维LDK等4家企业向中国商务部正式提交了申请,要求对美国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其目的是为了配合下游光伏同行,对美国“双反”行为进行“反制”。

  出人意料的是,处在光伏产业链下游的厂商却丝毫不为所动。业内人士分析,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矛盾逐步凸显。

  “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制裁美国多晶硅就意味着减少原材料供应选择,存在较大的成本风险。”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研究员谭雪莲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美国的“双反”行为已经引起行业内的集体抵制,随着贸易纠纷的复杂化,通过对话方式解决这一贸易纠纷的可能性很小。国内光伏界在此时提出针对美国企业的报复行为,也是情有可原的;但随着我国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能的逐步提升,国产多晶硅原料在技术、质量上日益提高,矛盾已经由整体化向局部化发展。

  “多晶硅生产企业已经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能力,自然要谋求更大的市场,国内会被首先开拓出来。”谭雪莲如是说。

  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2011年上半年中国的多晶硅进口量在5000吨以上,其中约有三分之一来自美国的企业。

  “适当地采取反制措施不失为一种平衡,但要考虑国内光伏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所受的影响,否则会适得其反。”中投顾问专家田艳丽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时她认为,如果要进行“反制”行为,必须制定精确的“反制”方案。

  进入2012年后,进口多晶硅及硅片价格开始回升,这促使国内生产厂家上调报价,涨幅达10%。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是抢在欧盟光伏补贴下调前增加安装量,由此引发需求高潮。而对于国内覆盖光伏产业链的巨头而言,更希望多晶硅价格下降,毕竟光伏组件产品的附加值更高;一供一销之间,贸易纠纷自然不可避免。

  事实上,近年来中美光伏产业交往密切,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大批稳定合作企业。据了解,美国45家太阳能光伏产品公司一致要求取消对中国的“双反”调查。因此,无论商务部采取何种针对性措施,都会让一批中国光伏企业的利益受损。面对美国对光伏行业的贸易保护措施,“反制”行为是把双刃剑,必须选好时机才能出手。

  “从长远来看,多晶硅价格仍受光伏发电成本的制约,"反制"究竟能起多大作用还是未知数。”中信证券分析师李晓玲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时她认为,建立多元化的原材料采购渠道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这一矛盾。

  国内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2月1日,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2012年光伏发电项目补助标准从2011年的最高9元/瓦下调至7元/瓦;几乎同时,欧盟多个国家也宣布降低光伏补贴计划。

  “一直以来,政府补贴都是光伏企业赖以生存的保障。”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院专家周兴东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政府削减对光伏产

  业的财政补贴必然导致盈利能力下降,不利于这一行业的发展。

  同时,欧洲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集散地,中国90%以上的光伏组件出口到欧洲。随着欧洲政策不利影响的加剧,国内光伏企业必然受到严重打击。

  “国内光伏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形成多元销售渠道。”周兴东如是说。

  近日,瑞士银行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未来5年中,欧洲太阳能市场将每年递减5%的需求量;但由于巴西、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光伏市场的发展,2012年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量将增加20%。

  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光伏电站或将成为开拓国内市场的有效途径。从产业角度看,电站是整个产业链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部分,由此形成的资金流可以成为光伏企业良性发展的动力。同时,必须摆脱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的弊端,创新技术、减低成本,进而摆脱光伏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局面。

  “中国光伏产业在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降低成本的同时,自身也在新陈代谢。随着一批落后产能的淘汰,中国光伏产业或将迎来良性发展的新契机。”谭雪莲如是说。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