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日前,记者收到了上海市太阳能学会副理事长史珺的来信,他对今年本报刊登的一篇报道《专家“冷”看太阳能热:推广绿电无可行性》提出了不同观点。史珺博士指出,上海社会科学院葛伟民研究员认为“太阳能发电尚无经济可行性”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那么,这两位专家的观点孰是孰非?当前太阳能“绿电”可否大规模进入企业和家庭?记者就此进行了多方采访。
社科院专家:太阳能发电尚无经济可行性
葛伟民长期关注太阳能产业经济,在今年2月出版的上海社科院学刊《社会观察》上,他发表了一篇题为 “太阳能发电尚无经济可行性”的文章。在他看来,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尚不成熟,我国各地如大规模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将陷入误区。 “多年来,关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研讨,很少有电力部门的声音,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异常情况。 ”葛伟民告诉记者,“根据我们的调查,电力部门是反对太阳能发电并网的。 ”
所谓太阳能发电并网,是指太阳能电池板发出“绿电”后,通过逆变器和整频设备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输入公共电网,成为火力发电系统的“外援”。
葛伟民表示,电力部门之所以反对太阳能发电并网,主要有四个原因: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不容纳外来不稳定电源;智能电网的建设远远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绿电的电流质量不一定达到标准;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好直接输送到居民区,但现有电网恐怕难以承受。此外,太阳能发电项目还存在建设、维护成本昂贵等缺陷。
太阳能专家:几年后绿电成本将低于火电
对于葛伟民的这些观点,史珺博士在来信中做了反驳。谈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不容纳外来不稳定电源”这一问题时,史珺指出,任何电网对电源和负载的不稳定性都有一定的容纳能力,我国电网对电源不稳定性的容纳限度是15%。而目前,我国并网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占电网总容量的比例不到万分之一,因此,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远不足以对电网造成损害。
“智能电网的建设远远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吗”?史珺的回答是,利用太阳能进行稳定的发电,需要智能电网与蓄能技术的结合。比如说,一个一百万千瓦的光伏电站如果并入大电网,白天、晴天发电,夜晚和阴雨天则没电,那么电网对一百万千瓦电源的缺失当然无法 “容忍”;但是,如果采用了智能电网与蓄能技术相结合的方案,光伏发电中断后,只要蓄电池能供应一分钟的电力,同时智能电网将“供电中断”信号发出,那么一分钟后一百万千瓦的电力就能从外部电网调来,填补绿电缺失的空白。
谈到太阳能发电的成本问题时,史博士说,“预计到2014年左右,光伏发电成本可降到每度0.5元”。
电力公司:1元电价为市场化运作打基础
面对两位专家的不同观点,记者走访了上海市电力公司,请该公司发展策划部的孙处长做一番“评判”。
孙处长表示:“我们公司是积极支持所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包括太阳能发电并网。 ”针对绿电在自然属性上与火电的差异,上海市电力公司已制订了太阳能发电并网技术原则,规范了太阳能接入电网的技术条件。据介绍,目前上海城市电网发电装机容量约为2000万千瓦,而本市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不到2万千瓦,仅占城市电网发电装机容量的1/1000。 “因此,把太阳能绿电输入城市电网,好比是往水池中加入了几滴水,对电网产生干扰不大。”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的一项新政策,这项政策首次确定了我国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每度1元,为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奠定了基础。
据悉,目前一度火电的上网电价约为4.7角,电力公司收购太阳能绿电的价格是1元,两者间约5.3角的差价由国家专项基金拨付。就像德国等发达国家那样,政府补贴是为了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大规模应用后就能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最终达到不补贴的结果。
延展阅读:
太阳能发电真的无经济可行性吗?---与葛伟民研究员商榷 http://www.ne21.com/news/show-21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