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煤老板除了挖煤、炒房还会干什么?”这是很多人心目中对陕北民营企业家的看法。实际上,近年来陕北民间资本一直在凭借敏锐的嗅觉,悄无声息地向高新技术挺进,并且已经成为投资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本地主力军。
近年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已成为我省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目前我省太阳能光伏相关企业已超过50家,其中大多数为民营企业。去年10月份,副省长吴登昌曾对媒体如此表示,陕西有54家民营的太阳能光伏相关企业,它们不是靠政府的补贴发展起来的。
“两年多来,航天基地入区的较大规模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项目有5个,4个为民间资本投资项目。”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投资服务局局长刘锋介绍说,其中2个都与陕北民资有关: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西安华光慧能科技有限公司MOCVD(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设备项目,涉及法国、台湾、新加坡及陕北民间资本;总投资70亿元的陕西神光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项目,则完全由陕北民间资本投资。
其实,早在2006年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成立之始,为了解决发展中的资金问题,航天基地就瞄准了潜力巨大的陕北民间资本。为使新能源产业吸引投资方,航天基地搭建了一个投资平台,用管委会主任赵红专的话来说,就是营造一个让民营资本关注的 “新能源洼地”。
这个平台的基础是航天基地为投资方提供的技术保障。太阳能发电设施的生产设备外延片技术,长期由德国人垄断着。没有这个核心技术,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发展就会受到制约。航天基地找来一位知名外国专家,由他牵头制定太阳能产业发展方案。外国专家提出: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收购一家欧洲公司,利用现成的技术占领欧洲市场;另一方面,整合国内一个由海外学生组成的太阳能企业,作为技术研发团队。航天基地发展太阳能产业已无技术之忧。随后,航天基地开始了对陕北民营企业家的攻坚。让投资方接受一个自己未知的领域,难度可想而知。通过无数次请专家向陕北企业家现场介绍、企业家实地考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陕北的一批民营企业家们开始接受了航天基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他们知道在航天基地的服务平台上,利用陕西的资源、技术优势,很快能在国内太阳能产业占一席之地。最终,数家陕北民营企业决定和航天基地一起打造新能源产业链。
事实上,陕北民间资本进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脚步还在不断加快。去年西洽会期间,延安市市长陈强就曾率团到航天基地进行考察,并表示将 “率先组织延安企业向航天基地投资”。
“这个项目的意义不仅在于项目本身,更重要的是为陕北资本建立了通往高科技的渠道,搭建起了大项目与大资金沟通的桥梁。”西安市榆林商会副会长兼金融服务委员会副主任马建华说。不过,对于民间资本蜂拥而入光伏产业,他也不无忧虑,“这些民间资本的拥有者有相当一部分不会使用资本,缺乏应有的导向和管理。如果让这些人向高科技、新能源类项目进军,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驾驭能力。”
同时,能否突破“技术”瓶颈也是很多人的担忧。“太阳能电池生产是整个光伏产业中科技含量非常高的一个环节。是否能有新的发明,是否有能力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电池的转换率,是行业竞争的焦点。”一位业内人士说。(记者 姚 志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