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8月8日,是传统意义上的吉祥日。这一天,哈高科(600095)与美国一家公司牵手步入太阳能领域。此后一年多时间,哈高科股价从6元左右涨至最高17元上方,市场普遍看好公司太阳能项目。
前景似乎一片光明。然而,今年11月30日哈高科开盘后不久突然跌停。当日晚间哈高科披露了一则公告,出售普尼太阳能(杭州)有限公司130万美元出资额对应股权。公告发布后,哈高科12月1日继续跌停。
实际上,此次售出股权占哈高科所持普尼公司股权不到1/4,但却引发如此强烈的市场反响,难免令人深思。
股权转让令人费解
薄膜太阳能项目可以说是哈高科近一年多来受市场追捧的重要原因。如今哈高科却要将其中的一部分股权卖掉。
哈高科子公司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公司将以4547.4万元的价格,向湖州市东湖实业公司出售其持有的普尼太阳能130万美元出资额。此次交易可使哈高科年度净利润增加3670万元左右,如在年内完成,哈高科2010年度可因此扭亏为盈。
虽说这笔交易可以使哈高科避免ST命运,但市场对公司的做法却并不领情,哈高科连续2个交易日被封死跌停。
截至今年9月30日,哈高科亏损2324万元。如果仅是为了扭亏而变卖家当,哈高科应该还有很多的路可以走。仅地产方面,资产规模超过3000万元的就有哈尔滨高科技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青岛临港置业有限公司、黑龙江世纪绿洲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3家。今年5月20日,哈高科、新湖中宝(600208)双双发布公告称,哈高科将不再新增项目,即在现有住宅项目完成后彻底退出地产业。也就是说,哈高科当前持有的地产业务正待价而沽。
哈高科称,出售普尼公司部分股权将使公司大豆深加工产业能够持续健康经营。但这一说法实际难以让人信服。
哈高科主业是大豆深加工,但这个行业的景气度并不好,哈高科这块业务的业绩也不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早在今年6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国产大豆搞不赢转基因大豆,我们2/3的(大豆)要靠进口,这是个大问题!”由于原材料受制于人,国内大豆产业链正陷入“大豆危机”。2009年哈高科8300余万的亏损中,大豆深加工业务就亏了7300余万,今年公司的亏损也同样受累于大豆深加工。
在哈高科大豆主业不景气的时候,普尼公司却受到了市场的追捧。今年4月,浙江大学一份关于普尼公司“年产3兆瓦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预测,项目投产后5年内,公司销售总额约为1.99亿美元,其中营业成本约7230万美元,销售利润为1.27亿美元。
并且从哈高科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项目进展显得很顺利。在2010年半年报中,哈高科宣称,公司2009年参股投资的普尼公司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3兆瓦生产线,在2010年7月完成中试。生产经营正常,正为下一步产业规模化做准备。
公开报道显示,2010年中国杭州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普尼公司宣布,国内首条转换率高达21.1%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中试调试成功,普尼公司副总经理李学耕当时还对媒体表示,本次中试线调试成功标志着普尼公司在产业化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银国际的分析师韩玲曾在11月发布一份关于哈高科的报告,称CIGS (铜铟镓硒)薄膜电池是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首选。若公司可成功实现此领域的突破,将可能成为光伏领域的下一个FirstSolar。
一边是年年亏损的大豆加工业务,一边是看似占领技术制高点的薄膜电池项目,哈高科为何选择前者而割舍后者?
薄膜技术看上去很美
从本次股权出让的价格来看,受让方似乎很舍得出价。
截至2009年底,普尼公司净资产1.0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0元,130万美元股权对应的账面净值为874.9万元,但该部分股权交易价格为4547.4万元,溢价率超过400%。并且,仅卖出所持不到1/4的股权,哈高科就收回当初对普尼公司的全部投资。从逻辑上推断,受让方愿意高价受让股权,这个普尼公司应该很有前途才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份,据公开资料显示,德国美因茨大学近期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其研究成果:该校研究人员参与的太阳能薄膜电池研究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有望使太阳能薄膜电池突破目前20%的光电转化率纪录。并且,该研究成果采用的技术——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薄膜电池技术和哈高科旗下的普尼公司一样。
如果普尼公司在高峰论坛上宣称的21.1%中试转换率属实,那其技术领先程度可想而知。
哈高科董秘马昆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试平均值大概是17%-18%,21.1%好像是一个最高纪录,相当于刘翔比赛发挥好的时候取得的最好成绩。”
长城证券新能源行业研究员周涛告诉记者,中试15%-20%的光电转化率不足为奇,欧美很多企业都能达到,全球CIGS领域的老大Wurth太阳能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并且这家企业还可以通过交钥匙工程卖技术。实际上比中试更重要的是量产的转换率。
哈高科董秘马昆表示,现在普尼公司项目还没有量产,所以不知道量产后的转换率。
据悉,采用GIGS形式发展薄膜电池的国内企业并不多。A股市场上采用CIGS形式发展薄膜电池的上市公司有孚日股份和安泰科技等,也因为圈子小,大家都知根知底。
一家从事(CIGS)薄膜电池业务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市场上,薄膜电池的转换率一般在6%,他们公司研制的样品转换率超过了9%,但目前还没有进入工业化量产。从实验室样品到中试,再到最终的工业化量产,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他还表示:“哈高科虽然宣称中试转换率达到21%,但外界从来没看到过样品。所以,哈高科的太阳能我是看不懂,其薄膜太阳能最终能否实现工业化量产,实在不好说。”
长城证券新能源行业研究员周涛介绍,在去年台湾国际太阳光电论坛上,Wurth公司的总经理Bernhard Dimmler坦言,在15年前他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听说CIGS 18%的高转换率,但从实验室到量产,为什么至今未见?CIGS量产难度确实太高。
“至于剩余普尼公司股权会如何处理,我们只能说是走一步看一步。” 哈高科董秘马昆对记者说,公司觉得本次转让普尼公司股权的交易很合适,公司赚了钱。
当记者问及出售股权是否意味着公司不看好薄膜太阳能技术的前景时,马昆并未正面回应:“我觉得这就是一笔交易。投资者应该在买卖股票前先研究清楚公司的基本面,有没有业绩支撑,不要等到跌了才来问。”
谁在暴跌之后偷笑
仔细梳理一下相关利益方围绕哈高科薄膜电池投资的得失,很容易发现,大股东是大赢家。
在新湖系的“三驾马车”削减为二驾之后,有关哈高科的定位就备受外界关注。据浙江圈内人士称,黄伟及其团队均出身于证券行业,近年来频频游走于资本市场,资本运作手法相当娴熟。
2004年10月,新湖集团怀揣着“做大做强,并使其健康良好发展”的愿景进驻哈高科。新湖集团的借壳成本是2亿元,当时新湖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新湖地产以2.55元/股的价格,合计受让哈高科7844.18万股,占哈高科总股本的29.99%。
然而,功未成身先退。在去年8月哈高科太阳能故事开讲之时,公司股价约6元/股,但到了今年11月,哈高科最高价达到了17.55元/股,涨幅巨大。伴随着哈高科股价的不断上涨,大股东新湖集团一路减持。
2009年9月30日,新湖集团持有哈高科股份1.1亿股,到了今年9月30日,新湖集团所持股份为6557万股,一年内减持4443万股,持股比例由去年三季度末的30.59%下降至今年三季度末的18.15%。即便是按照6元/股的成交价,新湖集团期初2亿元的借壳成本也已收回,余下的6557万股权就成了额外收益。
除了提前套现的大股东外,在此次哈高科股价大跌中偷笑的还有11月30日快速离场的资金。此次股权交易公告的前一交易日,即11月30日,哈高科股价走势显得相当诡异。当天上午10点之前,上证指数一度上涨近20点,涨幅约0.5%,而哈高科股价却在开盘后迅速封死在跌停盘上。
哈高科自己也获益不菲。当初仅凭600万美元就拿到了普尼公司40%的股权,如今在兑现4547.4万元后,哈高科仍持有普尼公司超过30%的股权。不论普尼公司日后前景如何,哈高科都已是稳赚不赔。
如今看来,在哈高科整个太阳能计划中,新湖集团和哈高科都能够满载而归,只剩下站在17.55元股价之巅的投资者,仍在远眺。
(陈 锴 范 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