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3日上午消息 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今日在创业家杂志年会上表示,目前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现象只是阶段性的过剩,他呼吁光伏产业需要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光伏产能急剧扩张导致产业泡沫
施正荣介绍说,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投资上千亿人民币,光伏行业的产能剧烈扩张。2001年之前,中国四家做光伏太阳能的企业总共的产能只有2兆瓦,2005年开始中国的光伏产业迅速发展。2007年和2008年产能和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占比44%,占了全球将近一半的份额。有七家公司在美国上市,总市值达到了100亿美元。
施正荣说,光伏泡沫很快在中国出现。以前中国的多晶硅原材料全部靠进口,由于我国剧烈扩产,在06到08年三年当中,把多晶硅的原材料从2006年的一公斤50美金,炒到了一公斤500美金。于是,投资者追求暴利,纷纷建化工厂。
逐利行为导致污染
“一般建厂需要2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需要1到3亿美金不等的投资。但有一些企业家、投资者,为了获取暴利,把2年的建设期缩短为6个月,把一个应该封闭式的化工厂,变成一个开放式的化工厂,结果导致了环境问题、质量问题。”施正荣说。
光伏产能只是阶段性过剩
目前在国内,专家和公众都普遍认为光伏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是把污染留在国内,把绿色电力卖给国外。所以,中国制造的传统印象,在光伏这样一个行业重演。同时,多晶硅生产被认为产能过剩。对此,施正荣认为,只是阶段性的过剩,不是永久性的过剩。
施正荣分析称,实际上今年我国50%的原材料还要依靠从国外进口,最近国务院提出的多晶硅产能过剩,实际是低端产能过剩、低效产能过剩和劣质产能过剩。光伏产业供大于求,是因为市场小于产能。金融危机引发了国外市场萎缩,导致了暂时性的产能过程。同时,国内市场无法释放产能,导致了国内产能过剩。工业链分布不均匀,导致了局部性的产能过剩。工艺落后、产品达不到质量要求是产能过剩主要的原因。
光伏产业应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施正荣评价说:“目前光伏产业是一个不成熟的产业,是一个依靠政府补贴的市场产业,目前中国根本没有市场。”施正荣建议中国企业从现在开始应该真正成为国际化的企业,在国际化的舞台上竞争。
“从光伏神话到光伏泡沫可能只是一步之遥,”施正荣说,如果把这个神话继续下去,靠的创新,不仅仅是在技术上,还要靠商业模式上、国际化上真正创新。如果依然只注重制造不注重科研,是技术短腿;依然关注短期不关注长期,是杀鸡取卵。
施正荣建议过往中国制造廉价、高污染、被征反倾销税的传统形象,不要在光伏产业中重演,希望光伏产业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华艳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