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光伏资讯 > 光伏市场 > 正文

Q-Cells百亿订单毁约赛维LDK被动寻突围

来源:中国经营报发布时间:2009-11-16 10:26:29作者:索比太阳能

一段甜蜜的“婚姻”在危机到来时如此脆弱。

日前,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德国Q-Cells宣布,终止与赛维LDK(NYSE:LDK)的供货合同。而Q-Cells目前是赛维海外市场最大的买家之一。

这一消息令本就在行业低谷中缓慢回升的赛维LDK倒吸了一口凉气:消息传出当天,赛维LDK股价重挫23%。第四季度的欧洲天气寒冷,本就是国内光伏企业海外市场的销售淡季,原本的合作伙伴意外终止订货合同,对赛维LDK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11月10日,赛维LDK相关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目前已将此事向国际商会申请仲裁,“但也不排除和谈、协商的可能。”显然,塞维LDK还不打算接受这样的结果。

赛维LDK董事长彭晓峰

分手双方的合作已久。

2007年12月10日,赛维与Q-Cells就曾签订了一份长达10年的合约。按照合约规定,从2009年到2018年,赛维将向Q-Cells提供4.73万吨的硅片,这份订单占据赛维未来计划产量的30%,显然,Q-Cells是赛维的大买家。

根据当时双方的协议,在2008年初,Q-Cells向赛维LDK的账户上打入2.445亿美元的预付款,而赛维也通过银行出具了一份同样金额的保函,证明自己有能力履约。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笔预付款占了总货款的10%,而赛维随后提出的1.5万吨产能扩张计划也是依据这一合同而定,Q-Cells的订金也是赛维大规模扩张的启动资金。

然而,2008年底,风云突变。国际市场上的多晶硅价格从双方签约时的500美元/公斤狂跌到60美元/公斤,太阳能电池价格下跌的幅度也在50%以上。在价格大跌之后,要让Q-Cells按照原先的价格履约已经不可能,双方的合作开始出现分歧。

据记者了解,按供货合同规定,2009年LDK将向对方供应1000吨硅片,并按固定价格发货。但据赛维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个合同只履行了2009年的第一季度,从3月以后,Q-Cells便提出暂停发货要求,双方随后一直就合同进行修订协商。

而双方的协商在2009年10月底破裂。Q-Cells单方面表示,因为赛维未履行供货合同中若干重要条款,因此公司决定单方面终止合同,同时,Q-Cells向银行做出2.445亿美元预付款保函索回的决定。

“我们已经为履行供货合同采购了原材料,并随时准备在Q-Cells愿意接收时发货,Q-Cells的说法并不成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赛维高层告诉记者,矛盾由此激发,双方兵戎相见。

Q-Cells自身难保

“一般来说,德国企业还是守信的,只是Q-Cells目前已到破产的边缘。”一位熟悉德国市场的某大型光伏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据他透露,这家最大的全球太阳能电池企业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已到存亡的关键时候,“很可能熬不过年底,这笔打给赛维的钱现在就成了它的保命钱,因此不惜毁约拿回。”

据记者了解,Q-Cells上半年亏损约7亿欧元,为了应对行业危机,公司已经裁员500名,并付出高额的补偿金,而剩下的2100名员工也已经全部转为兼职工,处于半失业状态,其在德国的工厂目前已经减产360MW。上述人士向记者分析,按照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Q-Cells很难避免破产的命运。而3个月前,另一家德国太阳能企业Sunline刚刚宣布破产。

据记者了解,Q-Cells近日也已经宣布转型自救,希望在2011年,太阳能电池只占到其销售的1/4,向组件、电站、系统集成等领域发展。不过,在中投顾问首席能源分析师姜谦看来,Q-Cells的转型在如今的环境下很难成功,在组件、系统方面,现在已经强手如云,而且欧洲公司的高成本也是个难题,德国公司制造太阳能电池板在每瓦1美元左右,而尚德仅为每瓦0.35美元。

而据上述知情者透露,在此次纠纷中,Q-Cells的预付款只是交到当地银行,合约仲裁地也在德国,Q-Cells在当地是举足轻重的企业,“赛维将面临相当被动的局面。”

赛维解困

尽管遭遇大客户毁单,但赛维相关负责人仍对记者强调,“没有实质性影响,因为这个市场还在不断扩大,机会很多。”其表示,以后会加大对国内市场的扩张。

据记者了解,此前赛维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占其总产量的30%,在今年将进一步提升到其总产量的40%左右。

而据记者掌握到的信息也显示,针对这场变局,赛维实际上已经开始做打算。“3月份之后,Q-Cells停止从赛维拿货时,为了消化巨大的产能,赛维已经开始通过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来突围,受到的影响应该有限。”姜谦分析说。

赛维的产业延伸之路轨迹清晰。今年5月,赛维与意大利光伏系统商ESPEsrl共同开发意大利阿普利地区的5个1兆瓦光伏电站,LDK将为工程提供硅片;7月,赛维LDK收购了意大利太阳能系统整合商SGT公司70%的股份,以这家公司为基地进入欧洲光伏电站建设市场;在今年4月,赛维还与Q-CELLS组成了一个合资公司,主要从事系统工程开发,已经完成第一个41.5MW的项目,不过据赛维人士对记者透露,这个合资公司也随着双方的分手已经解散。

而在国内,赛维LDK也通过其董事长彭小峰控制的另一个组件、电池生产商苏州百世德获得了大量出货渠道。今年8月,由苏州百世德、中广核、比利时Enfinity联手获得了我国目前最大的光伏并网项目——敦煌10兆瓦光伏电站,此举意味着其正式进入国内的电站安装领域。

“目前的赛维已不是光伏产业链中的‘中间商’,而是个垂直一体化的公司,在现在的景气程度下,与其去花大力气寻找新的买家,还不如自产自销这样的方式更有直接效果。”一位与赛维有合作关系的厂商对记者表示。


更多的企业在Q-Cells毁约事件之后开始担心,其他太阳能电池厂会否效仿,将成本与经营压力转嫁至上游多晶硅生产商,从而引发连锁效应。此前,中电光伏和挪威REC、美国MEMC公司与德国Conergy等都曾对其签下的长期供应合同产生过争议。

“随着多晶硅价格的下跌,导致争议是难免的,不过大多数企业都已经私下协商解决了。”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吕锦标告诉记者,江苏中能从2007年底到2008年上半年和下游企业签订了供货期长达5~8年,总额度237亿美元的长期合同,一般收取合同总额5%~10%不等的现金作为保证金,每月提货时再另外付款。“这笔保证金一般打到企业账户,而非通过银行保函,这样在产生纠纷时,多晶硅厂商就会占据主动。”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www.solarbe.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推荐新闻
返回索比光伏网首页 回到Q-Cells百亿订单毁约赛维LDK被动寻突围上方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