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技术在中国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历程。2005年年底,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SuntechPower)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日开盘股价即迅速上扬,公司创始人施正荣跨入中国首富行列,从那以后,一批中国的太阳能制造行业进入人们的视线。天威英利(YingliGreenEnergy)、天合光能(TrinaSolar)、加拿大太阳能公司(CanadianSolar)等其他中国PV(指“光伏”,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硬件)企业也步尚德后尘,纷纷在海外上市。
而位于常州的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于2006年12月在纽约上市,去年还在“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项目”(DeloitteTechnologyFast50China)中名列榜首。
目前全球对太阳能的需求急剧飙升,有人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消耗量将占全球能源总量的10%,这一切似乎都表明太阳能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沃顿知识在线中文版就此话题采访了多位专家、投资者和太阳能技术制造商。但他们认为,中国的太阳能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且未来还将遭遇坎坷。另外,他们还表示,虽然近来中国政府对这种可再生能源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但国内的太阳能市场在短时期内不会迅速腾飞。
“光明”的开始
虽然中国的光伏产品制造商目前主要还是以出口为主,但中国对太阳能的重视则起源于自身政府的推动。中欧能源环境项目(EU-ChinaEnergyEnvironmentProgram)的韩飞(FrankHaugwitz)认为,该行业开始于国家发改委自1996年起牵头推行的“光明工程”(BrightnessProgram)。
“光明工程”规模庞大,目标宏伟,旨在解决中国西部23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在2002至2005年“送电到乡”期间,国家在太阳能充足的西部地区修建小型光伏发电站和水力发电站,解决1000个乡镇的用电问题。另外还兴建了700多座村庄太阳能发电厂,将电力直接输送至方圆一公里以内的用户,总共约有130万人从中获益。
光明工程获得了成功,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清华大学教授欧安德(AndreasOberheitmann)解释说,由于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太高,所以即使是有国家政策保护,地方运营商仍然无法负担维护电厂或更换电池的成本。这种电池是用于储存电厂已生产的电力。他说,“电池的使用寿命是五至八年,这是个大问题。”
光明工程下阶段计划让20,000至25,000户村民家中通电,但韩飞表示,目前这个项目具体如何实施还是个问题。他是德国技术合作组织(GermanTechnicalCooperation,GTZ)的技术顾问,该组织为光明工程提供协助。但不管怎样,眼下都要想办法打破僵局。按照原来的计划,今年年末就要成立农村能源服务公司,以维护地方太阳能电厂在今后15年内的运营。
(助编:xiao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