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之后太阳能发电将得到大规模发展-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有10%的发电量来自于太阳能发电
我国太阳能技术出口啦!
日前从山东济南传来一则消息,力诺瑞特向古巴输出生产设备及技术的合同在济南签订。这标志着中国太阳能行业在寻求国际化突破上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打破了我国太阳能行业无技术出口的历史。
随着全球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各国对太阳能利用的市场需求正在快速扩大。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曾指出,中国的太阳能发电将在2020年之后得到大规模发展。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有10%的发电量来自于太阳能发电。在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太阳能具有更重要的地位。
潜力无限开发无限
能源是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也相应地持续增长。在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各国政府普遍认为太阳能具有更重要的地位。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预测,2001年至2025年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将从102.4亿吨油当量增加到1 62亿吨油当量,增幅54%。目前,化石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等)是全球能源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消费总量逐年攀升。但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且储量有限,其产量的萎缩不可避免。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6》的统计数据,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可供生产40多年,天然气和煤炭分别可以供应65年和155年。
作为全球能源市场日趋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已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5%。据预测,目前我国主要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采比大致为全球平均水平的50%、40%和70%左右,均早于全球化石能源枯竭速度,能源安全问题越发重要。此外,化石能源利用所产生的污染环境、温室效应等问题也是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化石能源的稀缺性越来越凸显,且这种稀缺性也逐渐在能源商品的价格上反映出来。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未来各国能源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是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从理论上看,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万千瓦,如转化为电能,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目前世界上能耗的40倍。
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大。我国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理论储量达每年1.7万亿吨标准煤。从全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来看,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大部以及云南、广东、海南等部分低纬度地带均为太阳能资源丰富或较丰富的地区。
起步较晚发展缓慢
在化石能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各国均大力发展太阳能利用,其中日本、欧洲国家(德国)和美国等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大的国家起步较早,在技术和应用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欧美、日本等国家还制定了长期的能源发展战略,对太阳能的发展进行了长期规划。1997年6月,美国提出 "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计划到2010年将在100万个屋顶或建筑物其他可能的部位安装太阳能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欧洲也于1997年左右宣布了"百万屋顶计划",其中,在太阳能利用领域领先的德国联合政府在"欧洲百万屋顶"的框架下于1998年10月提出了计划---在6年内安装10万套太阳能屋顶系统,总容量在300-500毫伏,每个屋顶约3-5千瓦。日本政府的计划目标是,到2010年安装500毫瓦屋顶光伏发电系统。
近20年来,我国光伏产业长期维持在占全球市场l%左右的份额。2003年、2004年,我国太阳电池组件的生产有了大幅度增长:2003年达到1.2万千瓦,约占世界份额的2.2%;2004年达到3.5万千瓦,约占3 %。与国际上蓬勃发展的光伏发电相比,我国落后于发达国家10-15年,甚至明显落后于印度。
近3年来,国内太阳电池生产大幅增长,年增长率超过100%,与之相比的光伏产业市场发展却很缓慢。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始终徘徊在7兆瓦左右。
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应用空间非常广阔,可以应用于并网发电、与建材结合、解决边远地区用电困难问题等。
我国有荒漠面积100余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光照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如果利用荒漠安装并网太阳能发电系统则可以提供非常可观的电量。太阳能电池组件不仅可以作为能源设备,还可作为屋面和墙面材料,既供电节能,又节省建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迄今我国边远地区仍有较多居民尚未用电,如果单纯依靠架设电网供电,则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不经济。太阳能发电无需架设输电线路,且建设周期短,可以有效解决边远地区用电的难题。
前景广阔抢抓机遇
目前,各国市场均给予太阳能发电相关公司较高的估值水平,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各国投资者对这一产业发展前景乐观的预期。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正处在成长初期,发展前景广阔。
2005年,国家就开始强调节能减排。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
目前,各个省市已经出台了节能减排文件,全面部署了节能减排工作。着重开发风能、水能、生物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是节能减排中的重要内容。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建建筑约20亿平方米,接近全球年建筑总量的50 %,建筑耗能达到社会总能耗的20%。当前,许多地区开始推广强制节能措施,要求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到65%以上,而依靠建筑材料节能无法达到这个标准,应用太阳能成为最佳选择。
强制安装政策加速行业发展。2007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政策环境在不断规范和完善,在国家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2010年和2020年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保有量将达到15000万平方米和30000 万平方米,其能源替代量为2250万度和45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700亿度和1400亿度电。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可见,太阳能有着广阔的市场。
目前,国内多个省市已经纷纷跟进,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如在江苏、广东、海南、山东、甘肃、深圳、浙江等地区都明确要求12层以下建筑要全面推广和配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应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太阳能产业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契机。
随着节能建筑逐渐升温,绿色环保建材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太阳能走进房地产正是时代潮流的大势所趋。
当前,建筑耗能占到我国总能源消耗的30%,房产热依然居高不下。如何开发节能环保的住房已经成为房地产业最大的焦点。国家曾提出,重点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太阳能成为首选能源。
加大政策扶持
随着能源紧缺,我国政府已对太阳能发电产业给予一定的扶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政策,有力地支持了产业的发展。
但是,业内人士指出,较之发达国家,我国太阳能发电应用的落后除技术原因外,政府的措施也存在着很大差距。由于太阳能发电成本较传统能源高,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欧美、日本等国家纷纷实行"阳光计划",在太阳能发电的价格、税收、发展基金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同时,在政府资助下,欧洲一些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也加大了太阳能能源利用的研究。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当前情况,我国政府首先应加强立法,促进全国光伏技术、产业和市场的整体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制订长远规划;其次,加快可再生能源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的研究和试点示范,以便在条件成熟时建立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政策。政府应加大投入,强化关键技术设计制造攻关,从技术创新和突破上加快降低成本的步伐。
目前,我国已明确制定了到2020年国内光伏总装机容量新增1730兆瓦,达到3万兆瓦的目标。2006 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产能已经达到1600兆瓦,这意味着仅过去一年的产能就可以基本满足未来十余年的新增规划目标,而去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实际装机容量只有1420兆瓦。也就是说,中国太阳电池的产能已可以满足全世界的需求。
市场要达到9000兆瓦到1万兆瓦左右,而现在才2000兆瓦左右。这样看来,这几年的应用还要翻3倍。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现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能力还是不够的。
我国越来越重视发展可再生能源,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3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近1倍。
根据《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大力发展水电,加快发展生物质能、风电和太阳能。
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进行兆瓦级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和万千瓦级太阳能热发电试验和试点工作,带动相关产业配套生产体系的发展,为实现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随着国家一系列法律、政策的出台,无疑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