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晶体硅的原料价格不断上升,太阳能电池企业开始另辟第二突破口,转而生产以非晶体硅为原料的薄膜电池。总部设在上海的南通强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一条25兆瓦薄膜电池生产线也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下月即可投入批量生产——短短几个月,大规模薄膜电池产能已在长三角集聚。
薄膜电池的硅原料消耗量仅为传统硅片电池的1%,以非晶体硅为原料的薄膜电池技术将打破太阳能发电因高成本而难以推广的长期困扰。南通强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准备用两年时间,使光电薄膜电池上网电价从目前的每度电4元降低为1元,以接近煤电的价格优势,实现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的革命性突破。该公司也将因此成为我国首家推广普及型实用型太阳能发电项目的专业化公司,真正打开新能源市场。
常见太阳能电池几乎是就是一块硅板,70%的成本出自晶体硅材料。由于太阳能市场快速发展,造成晶体硅材供不应求,国际硅价格从3年前的每千克12美元一路上涨至目前的300美元,直接造成太阳能发电成本接近火力发电的10倍。同时,用电单位即使靠鼓励政策获得一定补贴,也难以承受这种新能源的高贵身价。因
因此,有限的硅资源已成为制约太阳能电力市场的最大瓶颈。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光伏发电成本约每度电4元,到2010年,可降至每度3元,到2020年,降至每度电1元,到2030年,才能与常规火电电价竞争。专家分析认为,这种现状与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分不协调。
专家介绍,目前太阳能薄膜电池在同等面积上的发电能力较传统电池弱,光电转化效率只有6%左右,不到传统电池20%转化率的一半。不过,目前非晶硅薄膜电池光电转换率低的弱点正在被成熟的高新技术逐步攻克。3年之内,强生光电的薄膜电池光电转换率将从目前的6%左右提高到8%~10%,使成本在现有基础上再降40%以上。此外,其单线产能是同类生产线的2.5倍左右,并计划明年再上两条生产线,总产能达到70兆瓦到80兆瓦,跻身世界级的薄膜电池生产商。其3年规划更宣称将开发大面积薄膜电池“阳光工场”,分别在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等广袤而日照丰富的地区,建立一批1兆瓦至5兆瓦的太阳能电站,独立运行或并网发电。
有关专家呼吁,中国正逢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大好时机,国家要尽快出台有效的市场激励政策,特别是确定合理的上网电价体系,只有这样,我国离太阳能光伏制造和应用大国的距离才会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