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15日,SNEC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如期举办,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以“零碳地球,数字能源”主题精彩亮相,带来多款明星产品,并推出零碳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等。
展会现场,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展台上精彩不断,客户络绎不绝来到展台了解产品和新能源解决方案。
客户络绎不绝聚焦展台产品和新能源解决方案
明星产品为客户带来更优体验
作为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明星产品,新一代330kW组串式逆变器TS330KTL-HV-C1聚焦经济高效、并网友好、安全可靠、智能运维的核心特点,不断沉淀,不断迈向全新水准。产品具备先进的表面散热和内循环散热技术,IP66的高防护等级可在高温下长期稳定运行,显著提升电站的发电收益。产品通过自适应算法以及构网型技术对电网阻抗实现自动匹配,在极弱电网环境下能够有效支撑电网(SCR=0.97),有效支撑电站的电力输送,为客户带来更优产品体验。
新一代330kW组串式逆变器TS330KTL-HV-C1
针对大型电站,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集中式逆变器解决方案通过4.4MW & 8.8MW设计,匹配大方阵发展趋势,减少设备数量,降低初始投资;采用特变电工自研非晶合金立体卷变压器,空载损耗降低67%,每年节省近万元;模块化设计,多个独立单元并联,单元之间故障解耦,故障单元单独更换,减少故障损失,显著提升场站收益。
针对户用工商业场景,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展出了8-150kW全系列分布式逆变器,覆盖全应用场景,具备强适配能力以及更优度电成本,为客户打造可靠屋顶光伏,实现收益最大化。
在工商业储能领域,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正式展出全新工商业储能一体柜。产品选用314Ah大容量、高一致性电芯,提升客户的投资收益;产品预制化、模块化设计提升客户体验,降低运维难度;整机防护等级IP55,核心防护等级IP67 ,保证设备长期可靠运行,助力工商业可持续运营和绿色转型。
硬实力加持智能化 为储能产品保驾护航
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以安全灵活、万级同步、构网支撑三大核心价值,从安全、成本、效率、配置、运维等多个维度实现了显著的优化提升,开创组串式储能系统主动构网、精益存储时代。
构网型组串式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
秉承用好每一度电的初心和使命,本次展会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重磅展出了新一代数智创新储能系统产品——构网型组串式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集成先进的储能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实现储能系统的智能化、模块化和高效化。组串式PCS实现小颗粒度维护,配置多级分断保护,全方位保障系统安全,对比集中式储能系统,电池放电量提升8%,LCOS降低6.5%,实现能源存储和调度的最优配置;产品搭载量级控制系统,实现GW级电站海量PCS可靠同步,储能整站ms级快速响应调度;组串式单簇管理、主动构网设计理念,满足3倍额定电流10秒短时过载能力,主动支撑电网电压,保障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柔性直流技术成外送电工程首选
此次展台上,闪亮出场还有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装备和TSVG系统解决方案。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特高压柔性直流技术可实现大规模风光等清洁能源远距离输送,且能够有效解决常规直流技术在接入交流系统要求高、易发生换相失败、难以构建多端直流等突出问题,为新能源大规模送出最佳选择。
特变电工研制的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能够满足“双碳”目标下搭行新能源远距离大容量直流输电送出工程和远海风电场大规模开发利用需求,可推动柔性直流技术向特高压、大容量的方向发展,国内甘电入浙、蒙西-京津冀、藏东南等重大新能源外送工程都已经将柔直输电技术作为首选方案,标志着我国柔性直流技术即将迈入8GW时代。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TSVG系列静止无功发生器,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优越的补偿特性,其特有的谐振抑制功能、不平衡补偿功能、频率超限运行能力以及高精度模块均压技术、次同步震荡抑制技术,精准解决新能源电站的电能质量问题,为更高效、更绿色、更可靠的新型电力系统保驾护航。
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
客户可享“TB-eCloud”一站式数字能源服务
此次亮相的还有零碳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和TB-eCloud™数智运营解决方案。零碳综合智慧能源是多种用户侧灵活性资源协调运行的聚合体,能够充分发挥用户侧调节能力,支撑电力安全供应和缓解新型电力系统不平衡问题。为用户带来稳定、经济的能源供应,提升保供。为电网提供灵活性资源、增加绿电供应。
零碳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和TB-eCloud™数智运营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业务场景,特变电工TB-eCloud™数智运营解决方案以精益化管理为导向,涵盖了智慧设计、智慧监控、智慧电场、智慧交易、能源服务五大板块,覆盖风、光、储全生命周期,为用户提供全链路、全生态、多场景的一站式数字能源服务。
未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将立足国家能源战略,以创新为锚,以技术为桨,持续推动产品研发,推动电力行业向清洁低碳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绿色动力”,共创零碳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