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中方设计主持人,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总设计师,他的两个奥运作品镌刻下不同的时代印记,也让人们记住了这位“双奥”设计师。时至2024年全国两会,李兴钢依旧秉承这一愿景,立足于城乡建设、建筑业发展等领域,联合业界相关人士,提出了一个个务实的提案。
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透露,今年全国两会带来了4份提案。
他的提案分别是:《关于尽快出台新版收费标准、促进建筑设计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关于推进全国“大空间建筑平急转换”基础设施试点工作的提案》《关于建设国家建筑博物馆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案》和《关于以试点建设推动产储调消一体化农村屋顶光伏系统的提案》。
以试点建设推动产储调消
一体化农村屋顶光伏系统
李兴钢表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屋顶空间资源。按已有研究数据,我国农村屋顶面积约为273亿平方米,可安装光伏近20亿千瓦时,年发电量约2.5万亿千瓦时,这是我国2023年总用电量的27%。农村拥有比城市更加灵活的用电资源,在农村全面实现电气化后,生产、生活和交通均可依靠光伏发电满足用能需求,亦可因地制宜开发新模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例如可通过电气化置换出农村的生物质资源,将其生产为零碳商品燃料进入市场流通。
当前光伏在农村的方案模式无法充分利用资源潜力。现状多采用光伏发电全额上网、农户另从电网取用电的方案模式,此类“收支两条线”方案未充分利用农村的灵活用电资源,也使得屋顶光伏安装量受限于当地变压器容量,还造成由于光伏产权和空间产权不一致带来的一系列运行管理问题。与此同时,适合农村使用的产储调消一体化的屋顶光伏系统缺乏建设运行模式引导、政策支持和宣传。
发展“产储调消一体化”的农村屋顶光伏系统,并以试点建设推动其推广,全面构建农村新型能源系统,实现农业电气化和现代化、农村低碳化、提高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和践行“双碳”战略的重要任务。
建议具体如下:
一、制订以村为单位的“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农村屋顶光伏系统试点计划,“十四五”期间至少建设300个村级试点。推广户内直流电器,通过村级微网实现与交流电网的安全合理连接,在实现户间电量的相互流通和补充的同时,支撑公共设施及生产设施的用能;各户的多余电量通过村级微网和公用蓄电池统一调配后在电网要求的时段内售电上网,成为农户的直接经济收入。以每户屋顶安装20千瓦时光伏测算,系统硬件初投资约7万元/户,覆盖200~400户的村级微网改造投资约需1000万元/村。
二、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全面推进农机用能的电气化。推广农车、农机具电动化,引导其采用可换的标准电池,既提高电池使用率,又可兼顾实现方案所需的户均10kWh储能能力,唤醒沉睡的储能资源。
三、成立农村新型能源系统领导小组,集中财政资源支持落实“产储调消一体化”的农村屋顶光伏系统。协调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及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相关部门,理顺清洁采暖、农电增容、农电补贴、光伏扶贫等机制,创新融资制度,以村为单位提供农户光伏系统低息贷款担保,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造村级微网,农户在享受免费用电的同时,还可依靠余电上网的售电收入来偿还投资本息,约10~13年回收投资。
四、逐步探索完善相关政策机制。以镇、县、市为单位逐级制定区域性政策,以2025年起每年完成1万个村计算,力争2050年前后全面建成农村新型电力系统,并逐步推广至乡镇和城市地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全面推进落实我国能源系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