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华能集团举行央企新能源智慧运维服务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中国华能与中国船舶、中国海油、东方电气集团、中铝集团、通用技术集团、中国建筑、招商局集团、中国建材、中国中车集团、中交集团、南光集团、中国电气装备、中国铁塔等13家中央企业的22个项目签约。
这是央企在新能源领域中少见的涉及范围较广、项目较多的合作。此举意味着央企新能源领域专业化整合的落地。
在这些合作项目中,华能集团作为核心,将“发挥专业化优势,和央企一道,全面推动协议条款的落实落地,主动回应各单位服务需求,定期反馈运行情况,及时评估和改进服务成效,推动平台的生产运营智能化、业务服务标准化、用户响应敏捷化、场景应用丰富化、产业体系生态化,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新能源智慧运维的标杆典范,以高质量的数字化赋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此次合作的开展标志着中央企业新能源整合从单个协调向整体推动转变,新能源管理从分散式向精益化转变,新能源运营从单兵突进向合作共赢转变,新能源发展从规模扩张向专业化、集约化转变。“牵头方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的发言,进一步印证了华能集团在此次整合中的核心角色。
有趣的是,与华能合作的13家央企中,并没有出现华能之外包括”五大六小“在内的发电企业的身影。
毫无疑问,数字革命将重构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和电力企业的治理方式,拓展能源经济的发展前景。但是,牵头的为什么是国资委?华能集团凭什么唱主角?
国资委为什么牵头?
越来越多的央企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需求。
比如,自2021年开始,中国石油将新能源业务纳入主营业务发展,几乎已经涵盖了市场上所有的主流新能源业态。中国海油2022年发布了双碳行动方案,决定十四五期间每年将拿出资本开支5%-10%投入新能源新产业,全面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面对新需求,出现了新问题。
在央企新能源产业布局加快的同时,部分央企新能源项目存在“小、散、弱”等问题,“跑马圈地”、“铺摊子”、“一窝蜂”等现象时有发生。
不仅如此,新进央企在装机容量大增的同时,缺乏电站运维的组织和技能储备。另外,大量新能源电站处于偏远山区,不便组织专门队伍运维。因此,存在将电站运维外包的需求。
电站运维是一项长期工程,运维合同通常一签便是数年。然而目前,具有稳定强大运维服务能力的第三方企业凤毛麟角。
作为央企的直接管理者,为推动中央企业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优化和高质量发展,国资委一直在筹划,并节奏鲜明地展开了五步工作:
首先,国资委将推动央企新能源产业发展当作“重头戏”,要求中央企业科学谋划今年和未来一段时期新能源业务发展,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其次,在推动央企新能源产业发展形成“一盘棋”方面,国资委指导中央企业有序开展新能源投资运营,在新能源数智转型、专业运作、协同发展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中央企业新能源布局结构整体优化,切实形成合力。
再次,探索央企新能源产业发展新模式。要求中央企业新能源业务逐步向新能源主业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专业运作水平高、集约化管理能力强、经营效益好的项目,可以独立运行;其他项目通过共享服务、委托代管、重组整合等方式开展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专业化运营与合作,加快打造产业融合、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从次,推动央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国资委为此将组织开展中央企业新能源产业对标评估,帮助企业找准短板和弱项,进一步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和效率效益。
最后,强化央企新能源发展产业链建设。指导有关中央企业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立足新能源产业需求,着眼新能源发展未来,对标世界一流,勇当新能源产业链“链长”。
正是因此,国资委牵头央企在华能集团举行央企新能源智慧运维服务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那么,在这幅央企新能源“一盘棋”大发展的巨幅画作中,点睛的为什么是华能?
华能凭什么点睛?
从诞生之日起,华能这个新能源运维中心便被赋予了不同于其它发电企业新能源智慧运维系统的基因和使命:不仅服务于华能自身,而且要成为央企新能源专业化整合的第三方平台。
华能新能源智慧运维系统于2021年8月31日正式投运,是国内自主可控程度最高、接入数据点数最多、覆盖应用场景最全的新能源数据平台,涵盖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储能四大板块。
投运之日,华能集团提及:”随着今后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系统可以将设备、部件运行等情况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指导设备制造厂家的工艺改进和运营单位的运行维护,对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进步意义重大。数据越多,数据价值越大,面向未来,国内新能源装机容量将实现数量级增长,届时接入数据也将海量提升,新能源智慧运维系统将在故障预警、诊断检修、降本增效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透露了使命。
而与华能相比,其余几大发电企业建设的新能源运维平台,则基本定位于服务企业内部需求。
“华能建成的,是国内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运维中心。”华能集团一位高管告诉能见,投运之年年底,华能集团在29个省级行政区运行着风电、光伏场站共432个,涉及309种风机机型、95种光伏逆变器型号,新能源数据资产规模巨大,超过1000万点,是国内接入新能源场站装机规模最大的数据平台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个系统采用国产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打破了大容量数据平台系统对进口核心芯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依赖,国产化技术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在这里以更加具体的形式得以体现。
该系统在华能内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华能集团董事长温枢刚称,与平台投运前相比,华能风电、光伏可利用率显著提高,长停风机台数大幅下降,利用小时保持行业领先,新能源集中智慧运维水平持续提升。
经华能内部实践得到成效后,华能具备了将此平台推向诸多央企新能源企业的能力。于是,便有了国资委牵头,14家企业22个合作项目的签约。
打铁自身硬
华能集团的新能源画卷也正在展开新篇章。
2月6日,华能集团召开2023年新能源建设推进会,靠前安排2000万千瓦、共计152个新能源项目实现实体开工和施工准备,全年新能源开工3000万千瓦以上。
本次实现实体开工和施工准备的新能源项目涉及全国29个省区,主要聚焦“三线一带”,即北线清洁能源基地、东线海上风电、西南“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以及中东部分散式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建设开发。
一个月前,在1月6日的签约仪式上,温枢刚表示,在中央企业新能源智慧运维服务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表示,作为国有重要骨干发电集团,中国华能大力发展新能源,全力跑出新一轮“加速度”。2022年,新能源开工2407万千瓦、投产1295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5000万千瓦,均再创历史新高。
虽然五大发电集团2022年新能源装机数据并未出炉,但据据五大发电集团相关数据显示:五大发电集团风、光装机规模均再创历史新高。而华能表现不俗,仅次于国家电投,跃居新增风光规模第二位。
具体为:国家电投增速最为迅猛,新增风、光规模约1600万千瓦,华能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紧随其后,新增风、光规模分别约为1298万千瓦和1180万千瓦,华电集团和大唐集团新增风、光规模分别为700万千瓦和450万千瓦。
回顾此前五年,从2017-2021年五大发电集团新能源累计装机图中,华能集团更陡的斜率可以看出,华能的新能源装机增速正在逐年加快。
至此,凭借自身新能源的加速度发展,及强大的新能源智慧运维服务能力,在央企新能源大发展的”千里江山图“中,华能既将作为参与者成为画中的浓墨重彩,又将作为执笔者挥毫泼墨。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