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双碳”背景下碳减排需求旺盛的领域。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对于我国制造行业的节能降碳有着重要意义。
政策加码,清洁能源应用场景落地
当前,我国的清洁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电等,在《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风电光伏。
具体来看,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优化近海风电布局,开展深远海风电建设示范,稳妥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建设。
积极推进水风光互补基地建设。继续实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加强实施情况监管。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充分利用油气矿区、工矿场区、工业园区的土地、屋顶资源开发分布式风电、光伏。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发布2022年各省消纳责任权重,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绿色电力证书制度。
除了风电光伏之外,我国对于其它类型的能源的探索也没有停止。
日月同辉,潮光互补的创新应用模式
潮光电站,顾名思义即兼有潮汐发电和光伏发电两种电源形式的发电站。
潮汐发电站可以在涨潮时将海水储存在水库内,在落潮时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间的落差,推动水轮机转动,进而使发电机发电,即为潮汐发电。
光伏发电,即通过太阳光照射在硅基材料上,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产生电流,也叫光生伏特效应。其发电能力与光照条件直接相关,通常集中在白天日照充分时段。
但这两种发电站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汐电站一般建在港湾海口,通常水深坝长施工困难,故土建和机电投资比较大,造价也比较高,此外潮汐电站是低水头大流量的发电形式,故水轮机的体积大,耗钢量大,进出水建筑物结构复杂;而光伏发电站往往容量比较小,发电量不高,并且光伏系统的造价也比较高。光伏发电受季节昼夜、天气状况影响较大。
那么,有没有一种发电方式能够兼具潮汐发电和光伏发电的优势呢?
答案是肯定的,它便是潮光互补型光伏电站。
5月30日,我国首座潮光互补型光伏电站——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浙江温岭潮光互补智能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这也是我国首次将太阳能和月亮潮汐能互补开发的创新应用。
在潮汐电站库区水面上铺设光伏板,利用当地光照资源进行光伏发电,与潮汐发电形成互补型电站,打造潮汐与光伏协调运行发电的新模式。在提高总体电量输出的同时,可通过控制潮汐发电的时段和功率,有效平抑光伏发电波动,提升电站输出电能品质,最大化实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光伏+的延伸发展
近年来,“光伏+”共生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就提出,“鼓励‘风光渔’融合发展,切实提高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海域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出台光伏治沙等生态修复类新能源项目设计、施工、运维等标准规范”。
我国首座潮光互补型光伏电站的并网发电,充分利用储能系统能量的充放电置换,以及毫秒级的功率快速响应特征,使其从“适应电网运行”有效转变为“支撑电网运行”,这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产业能源结构的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张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