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是个宝,各行各业不可少
光伏+农业、光伏+旅游、光伏+anything
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十四五期间,光伏产业再启新征程
当光伏发电遇见各行各业
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又会组合出什么样的CP
哪一对又是你最看好的呢?
看中国华电各种光伏+
加出产业新业态
加出行业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新希望
光伏+灰场
2021年12月31日,华电邹城阳来65兆瓦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是山东省第一个在停用的灰场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基地位于山东省邹城市石墙镇阳来村,占地面积1200亩。该项目是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给予厚望的转型发展依托项目。项目年平均上网电量约9559万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约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6万吨,二氧化硫215吨,粉尘37吨。对锚定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更好服务民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光伏+农业
华电乌江公司洪家渡水光互补农业光伏电站为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立体构造、一地两用、复合收益,多次邀请贵州大学农学院专家到织金光伏电站现场开展“农光互补”项目的“板下经济”考察,研究和制定农光互补种植方案。积极推广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召开村民会议与农户面对面沟通交流,积极宣传农光互补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力引导群众利用光伏板下空地发展蔬菜种植。目前光伏板下,南瓜、白菜……各种蔬菜生机盎然,预计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每年每户增收10000元。
内蒙古华电新能源分公司旭日汗50兆瓦光伏项目自2015年2月投产以来,充分发挥“农光互补”项目独特优势,着力打造“光伏+农业”绿色发展基地,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构建新能源农业生态圈。该项目属于太阳能发电结合农业的综合利用项目,设有智能光伏农业大棚一个,通过组织党员职工认领责任田,自耕自种茄子、辣椒、西红柿、豆角等多种应季蔬菜,有效丰富员工“菜篮子”。同时在光伏阵列间距空间空地种植韭菜等农作物,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一地多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资源获取新方式,引进沼液对站内“盐碱地”土壤深度改良,增加土壤有机质以提高土壤肥力,为站内农业种植进一步打好基础。旭日汗光伏项目预计每年可发电0.735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4590.4吨标准煤,每年可减少排放烟尘约24.6吨、二氧化硫约110.7吨。
华电福建诏安光伏电站项目总装机规模10兆瓦,是华电在闽首家集中式光伏电站,自投产以来总发电量为7000万千瓦时。该项目以农光互补为主,牧光互补为辅,是结合光伏旅游科普教育基地来进行分点建设,光伏板下面考虑种植生姜、树葡萄、中药材及蘑菇大棚,配合养殖鸡、鸭子等开展畜牧养殖,同时增加观光、体验等旅游项目,形成特色化、规模化的绿色旅游观光产业,此外引进深加工企业,实现当地进行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打造新能源示范基地。“光伏+”电站的建设,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一地多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附加值的同时促进节能减排、减轻环境污染、缓解常规能源压力,最终实现“光扶农、光促农、光富农”。
华电福新山西芮城光电位于运城市芮城县境内,属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国家生态光伏领跑者项目,总装机容量120兆瓦,占地面积5345亩,以“光伏+油牡丹”农光互补用地模式推动沿山一带贫困群众的脱贫进程,为当地村民增加年收入近380万元,“农光互补工程”先后为该地区提供了80个就业工作岗位,为地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创新推进土地综合利用和产业融合发展。
黔源电力镇良水光互补(董箐)农业光伏电站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良田乡,占地面积约5161亩,装机规模150兆瓦,与董箐电站采用500千伏电压等级联合送出接入南方电网。为南方电网首个直调、电压等级最高的光伏项目。本项目结合当地土地石漠化情况,在地方农业、林业部门的指导下,选取局部土体作为试点种植草珊瑚(中药材),因地制宜,以草珊瑚为主要种植物,配套种植菊花,与光伏场区运维工作同步进行养护,经过一年的养护,当前长势良好,有效改善了土地石漠化情况。
华电广东韶关公司从创新性、示范性、经济性三个方面,全力以赴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彰显央企社会担当。积极拓展农光互补项目,完成丹布30兆瓦全容量并网,加速建设园岭80兆瓦项目,以光伏板上发电、光伏板下种植的“光伏+农业”模式,建设创新示范项目。紧盯市场需求,整合当地工业园区资源,理顺产业链,组织地方退伍军人和农户在光伏区种植金银花、生姜等园区制药公司所需的中草药,提升土地产出效益,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协助地方政府做好退伍军人再就业、再创业、再致富工作。积极落实国家能源局对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要求,争取当地资源的开发权。
光伏+乡村振兴
华电新疆公司自2019年起推行“借光计划”,积极利用新疆光照资源,发挥企业优势,投资350万元在定点帮扶的乌恰县巴音库鲁提村援建5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该项目为克州首座也是唯一的光伏扶贫项目,电站于2019年10月31日成功并网运行,解决了村委会、村民夜校和冬季供热等日常用电问题,每年为村集体带来70万元年收入。在定点帮扶的阿图什市瓦克瓦克村建设屋顶光伏,“阳光银行”每年可为村集体节约9万元电费。
华电安徽公司党委近年来充分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与全面实施乡镇振兴战略相结合,发挥“地方所需、企业所能”原则,实施“光伏+扶贫”模式。于2018年6月为舒城县金星村捐建240千伏光伏电站,该项目用地约6亩,总投资121万元,每年为金星村带来约20万元收入,约占该村年收入的40%,用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村级公益岗、困难群众慰问、防返贫机制等。截至2022年3月,扶贫电站累计发电量约91.95万千瓦时,为金星村创造收益约73.72万元,带动金星村集体经济迈过50万/年大关,为金星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稳定强有力的支撑。
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总时长2842.4小时,日照率为65%,利于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华电河北公司为阳原县西窑头村捐建了200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给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为加强该村光伏电站运维管理,保证电站健康运行,河北公司驻村工作队制定了电站运维制度,从所属新能源企业抽调技术人员,指导村民检查设备、清洗组建等。河北公司用心用情助力冀北乡村振兴,得到了阳原县政府的认可,今年5月12日,阳原县人民政府与河北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发500兆瓦风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华电台前1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位于河南省台前县侯庙镇,是国家能源局批复首批六个大型地面光伏扶贫电站之一,同时也是河南省首个纳入国家光伏年度扶贫建设指标的大型地面光伏扶贫项目。项目通过光伏发电、产业园建设和精准扶贫“三位一体化”发展,使需要帮扶群众连续20年每年都能收到稳定的资金扶持,让台前光伏项目成为贫困群众的“田间银行”,手中从此有了“阳光存折”,以“收集阳光”的光伏扶贫方式回报社会、温暖人心,为革命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播撒了希望。光伏板下开展高效设施农业种植,可为当地村民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为农户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
作为集团公司在陕首个煤电路一体化项目,华电煤业榆横煤电公司勇担乡村振兴重任,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自2016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榆横煤电持续对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镇安崖办事处杨会塔村、鱼河峁镇朱庄司村以及佳县蟋镇进行对口帮扶,先后建成了杨会塔村、朱庄村两个光伏扶贫项目。鉴于杨会塔村的实际情况,榆横煤电并没有采取传统的“输血式”扶贫模式,而是结合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与榆阳区委办、安崖办事处多次研讨,最终确定了投资49万元新建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即在村内实施村集体的100千伏光伏发电和每户贫困户2千伏光伏发电站项目。项目建成以后,每户贫困户每年可获稳定收益3000元,收益期可达20年。
光伏+治沙
华电新疆公司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自治区发展大局,利用戈壁、荒漠等国有未利用荒地为厂址,积极引入光伏治沙及“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开展风电光伏治沙、防风、固草,系统保护和修复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华电昌吉木垒百万千瓦“风光电储”基地项目位于昌吉州木垒县,项目总装机105万千瓦,其中25万千瓦为光伏发电项目。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新增“绿电”26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超过85万吨。新疆华电火洲能源有限公司9万光伏“光伏治沙”项目,占地2366.27亩,年发电量1.03亿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3.99万吨。光伏电站建设初期,戈壁滩常常被风沙席卷,项目建成后,沙尘明显改善。
华电甘肃公司充分利用甘肃省多戈壁荒滩的地理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项目,发挥光伏发电的特点,阻挡阳光、减少土地水分蒸发,在日常清洗组件的同时,促进了光伏场站区域的植被恢复,起到了较好的防风固沙、生态治理效果,明显改善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新开工的中国华电凉州区九墩滩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装机容量50万千瓦,建成后年发电量达10亿度,可有效治沙2万余亩,年减排二氧化碳30.6万吨,节约标准煤12.3万吨,将极大地改善甘肃省河西走廊及祁连山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沙漠变绿洲的美好画卷已逐步展开。
华电格尔木乌图美仁10万千瓦光伏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西州”)格尔木市。该项目场地位于乌图美仁光伏光热园区内,现状为戈壁荒滩,土地沙漠化、盐渍化为高度敏感,生物多样性及生境为极敏感。项目的建设完成可极大的减少当地水资源蒸发量、遏止沙漠化扩大趋势,有效治理沙漠化。截至目前,项目部临建建设完成,标志着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为下一步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保障,项目全体参建员工也将继续快速推进施工进展。
光伏+盐田
天津华电海晶1000兆瓦“盐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是目前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盐光互补项目,在保证“土地性质不变、盐田收益不降、生态环境不变”前提下,形成“水上光伏发电、水面蒸发制卤、水下水产养殖”的立体循环生态模式,打造“绿色能源+特色盐业+高效渔业+舒适旅游+悠闲生活+健康休闲”的一体化“光伏+5”经济运营体系,在能源优化配置、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投产后,年可节约发电标煤约50万吨,大量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排放,可为降低天津市滨海新区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做出巨大贡献。
光伏+渔业
上海华电崇明绿华44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作为上海市第一批渔光互补示范以及中国华电首批“精品工程”创建项目,被列入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华电集团战略合作协议。选址位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西部绿华镇水产养殖场。项目占地面积1263亩,由若干池塘水域组成,通过对传统高密度、高污染、低经济值养殖模式进行升级改造,将项目打造成为“水上光伏、文旅,水下生态养殖”立体发展模式,以三产融合提升产业经济密度,以绿色发展增益城市“温度”。项目投产后,年平均发电量4576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1.4万吨,减排3.49万吨二氧化碳,5.6吨二氧化硫,8吨氮氧化物,相当于每年在崇明岛植树约3000棵。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