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根据国家《“十四五”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规划》等有关要求,我们编制了《山东省“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山东省“十四五”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规划.docx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东省能源局
2022年4月13日
山东省“十四五”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规划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2年4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谱写美丽山东建设新篇章的五年。为明确“十四五”时期全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目标任务,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发〔2021〕36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21〕37号)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通知》等,结合山东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回顾
“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深入推进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底色和成色更加浓厚,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5年来,全省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4.43亿平方米,新建、改造节能建筑面积8.13亿平方米,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3.08亿平方米。与“十二五”时期相比,新增节能潜力890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减排潜力2090万吨以上。
(一)发展成就
1.绿色建筑全面快速发展。完善绿色建筑推广政策及管理机制,率先在县级及以上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健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引导高星级绿色建筑发展。累计创建5批、23个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4批、67个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镇,建设省级绿色智慧示范住区61个。“十三五”期间,全省获得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识项目9765万平方米,其中,运行标识项目881.2万平方米,居全国前列。2020年,绿色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92.6%。
2.新建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实行建筑节能工程闭合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居住建筑节能75%设计标准,率先发布实施公共建筑节能72%设计标准,能效水平分别提升30%、20%。积极发展超低能耗建筑,推动示范工程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推进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省及16市节能监管平台全部建成并平稳运行,实现部、省、市三级数据联网。“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6.49亿平方米,创建省级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59个、112.3万平方米,评选公布省级公共建筑“节约之星”示范项目19个。
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稳步开展。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加强项目实施管理,扩展资金筹集渠道,扎实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制定发布《山东省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项目管理办法》,重点推动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公益性建筑等实施节能改造,济南、青岛、济宁、聊城4市创建国家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结合农村冬季清洁取暖改造,探索开展农村住房节能改造。“十三五”期间,全省完成城镇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8237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406万平方米,改造农村住房近1000万平方米。
4.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建筑应用持续推进。新建100米以下城镇居住建筑、农村新型社区以及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全面同步设计、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因地制宜推广浅层地热能、空气能、太阳能光伏等建筑应用技术。全面完成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验收,济南、淄博、济宁、泰安、聊城、滨州、菏泽7市纳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 2.92亿平方米、浅层地源热泵建筑应用面积1615万平方米,城市(县城)累计完成清洁取暖改造面积2.69亿平方米,农村地区累计完成清洁取暖改造510.14万户。
5.建造方式革新步伐加快。编制发布《山东省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2018-2025)》,在政策法规、产业发展、示范引领等方面综合施策,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开展绿色建材标识评价,政府投资或主导的建筑工程和高星级绿色建筑优先应用标识产品,共有78家企业获得三星级绿色建材标识产品89项。“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面积1.12亿平方米,争创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范例)城市7个、产业基地34家,创建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县)15个、产业基地123家、示范工程120个,投产装配式建筑预制部件生产企业197家。2020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开工民用建筑比例达到24.6%。
(二)工作措施
1.健全法规政策体系。省人大修订、颁布《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山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以政府令形式颁布《山东省绿色建筑促进办法》,实现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依法推进。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建筑业改革的十六条意见》等文件,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山东省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关于加强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进实施全省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完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保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扎实推进。
2.坚持激励与考核并重。设立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重点支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试点示范、配套能力建设等工作,“十三五”期间列支省级财政预算16.3亿元。加强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跟踪问效,定期开展项目评估及绩效评价,资金带动效应不断提高。每年明确各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目标,并纳入对各市政府新型城镇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等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行定期调度、终期考核。将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作为部门“双随机、一公开”重点领域,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
3.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加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领域重大课题研究及科研攻关,“十三五”期间,相关课题及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12项、华夏建设技术奖28项,获批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 127项,3个建筑项目被评为国家绿色建筑创新奖;组织创建绿色施工、绿色智慧住区等省级科技示范工程近2000项,评审公布省建设科技计划项目768项。加快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规范20余项。
4.多形式开展宣传培训。成功举办第三、四、五届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博览会暨高层论坛,搭建科技普及、技术交流、产品展示、供需对接的有效平台。结合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等活动,开展面向群众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为重点,每年举办标准宣贯、业务培训等活动,累计参训人数超万人。指导有关行业协会开展技能竞赛、技术沙龙等活动,有效提升从业人员技术业务能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推进机制不够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碳交易等市场化手段运用较少,建筑用能限额等制度亟待破题。二是发展质量有待提升。全过程闭合监管需要强化,高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数量不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因缺少扶持政策速度放缓,农村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尚处于试点阶段。三是配套支撑体系尚不健全。设计、建设、咨询、运维等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与智能建造、BIM等新模式、新技术结合不够紧密,绿色建材认证产品推广力度不够大等。
责任编辑:周末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能源市场将在2024年进入一个充满活力和变革的时期,光伏系统和电池储能系统将占据能源市场的主导地位,风力发电、天然气发电和核电也将提供补充。
光伏系统可再生能源电网根据调研机构Mercom India Research公司最近发布的《印度2023第四季度和2023年光伏市场更新》报告,印度在2023年安装了7.5GW的光伏系统,与2022年安装的13.4GW光伏系统相比下降44.1%。
光伏系统可再生能源国际太阳能协会(ISES)在行业媒体发布的一篇专栏文章中指出,巴西目前85%以上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水力发电设施,但光伏系统和风力发电设施的发电份额也在迅速增长。到目前为止,巴西安装了230万套屋顶光伏系统,并具有安装9000多万套屋顶光伏系统的潜力。有利的能源政策和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降正在鼓励该国快速采用光伏系统。
可再生能源装机屋顶光伏系统2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温室气体核算、低碳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标准,为工业领域开展碳评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术支撑。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协同降碳、碳排放管理、低碳评价类标准,实现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标准全覆盖,支撑工业领域碳排放全面达峰,标准化工作重点逐步向碳中和目标转变。
碳达峰碳中和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