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可谓是储能产业政策出台的大年,世界上恐怕也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如此高密度重视储能,让储能春光乍现,让储能概念股一飞冲天,让资本扎堆储能产业,让储能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确立。
从国家层面看,2021年共发布储能相关重点政策高达50余项,通过政策梳理,可以发现,国家对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涉及到如下关键方面:
(1)制定明确的储能发展目标,即2025年储能达到新型储能装机3000万千瓦以上,形成基本完整的储能产业链体系;
(2)明确储能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新型储能的发展,新型储能纳入并网主体管理,参与电力辅助服务;
(3)实行分时电价新机制,明确完善峰谷电价机制,建立尖峰电价机制,健全季节性电价机制;
(4)新能源配储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全国性政策,有利于引导各地方更好地执行鼓励发电企业市场化参与调峰资源建设的力度;
(5)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监管好新能源消纳情况;
(6)鼓励重大创新示范,积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
从地方层面看,2021年各省份发布的储能相关政策达80项之多,特别是针对风光新能源配储制定了明确的配置比例,有强制和鼓励,最低5%,最高30%,时长也有相关规定。同时,有些省市从顶层设计上强化新型储能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应用场景布局和新能源消纳,这无疑为新型储能打开市场空间大门,有利于储能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表1 各省份新能源配置储能政策要求(数据来源:奇点能源、中国储能网汇总)
2022年,对储能产业来说,可谓是利好多多,储能电池产能和出货量都会大增,储能项目大量投运,储能企业规模和收益将明显提高,单从2021年动力及储能电池扩产十大企业统计看,总投资高达5278亿元。在各地“新能源+储能”配置方案不断加速落地并逐渐成为标配后,储能占比的提高势在必然,从而进一步拉动储能投资建设的力度,储能产业正渐入佳境。
表2 2021年动力及储能电池扩产十大企业(数据来源:中国储能网汇总)
地方新能源配置发挥的空间其实很大,关键是机制设计与考核指标能否达成多方共赢。最近上海对某海上风电竞配方案作出了很有参考价值的探索,并通过评估模型量化考核,竞争要素条件约束刚性明确,指标设置相对合理,并有减分项,显示出方案设计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值得各地借鉴。
未来,储能发展除了通过技术创新推动降本增效外,商业模式的创新至关重要,一方面需要电价改革机制的逐步推进与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项目的落地见效。可喜的是,《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和《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的发布有效打开了储能辅助服务市场的空间,据有关方面测算,辅助服务市场年运营总额约为2000亿元,而未来新能源出力占比及波动性提高引致的调峰能力缺口需求等,都无疑为便于调频、爬坡和上下调能力的电化学储能带来投资拉动效应。再从保障电力供应的供电充裕度来看,有关测算也表明,2030年供电充裕度仍存在90GW的缺口,储能及其产业链总投资需求或将达到万亿级别。(作者:何卓新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标题:“双碳”背景下政策助力 储能产业渐入佳境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