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下,
氢能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蓝绿同行”战略
今年7月,深耕清洁能源赛道多年的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发布“蓝绿同行”战略:利用产业优势发展绿氢和蓝氢。
11月13日,在《中国经营报》主办、中经未来承办的“2021中国能源发展高峰论坛”上,协鑫氢能事业部执行总裁、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振声表示,协鑫已在部署“蓝绿同行”的氢能发展,未来2-3年时间里,协鑫计划在国内形成100万吨“绿氢+蓝氢”的供给。
协鑫的蓝氢目标
首期建成年产230万吨合成氨,逐步扩能至每年400万吨生产规模,可供应国内70万吨蓝氢;绿氢目标则是计划到2025年建设100座综合能源站,达到40万吨年产能。
周振声介绍称,蓝氢的战略围绕协鑫在海外的天然气气田展开,未来通过结合碳捕捉、碳存储的技术把它转化为蓝氢,向全球各地运送;对于绿氢,协鑫会利用自己在可再生能源电力方面的优势,进行电解水制氢,并进一步实现风、光、氢、储的技术对产业链各环节的赋能。
“目前,协鑫推动光伏发电从高价走向平价,从平价走向低价,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可实现全周期内的零碳排放,实现真正的绿氢生产。随着我们在光伏上的优势逐步显现,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有信心向更低的一块钱每标方的水平进行突破。”周振声说道。
然而,尽管氢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在产业化初期,其发展仍受到多因素的制约。
对此,周振声认为:“我们需要转变理念,厘清我们发展氢能的原因。其实,氢能作为工业气体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并不算新能源,我们之所以在今天大力发展它,是因为它是清洁能源的终极形态,在碳中和的目标之下,脱碳的必然要求促使我们需要用氢能完成能源替代。”
目前无论是氢能的制备、运输、消纳,还是金融支持体系方面仍存在阻碍,亟待政策优化以促进产业发展。
“我们希望政策可以协同碳中和规划整体布局,并结合产业完成配给。”周振声表示,“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创新。创新既包括产品、技术等方面的硬件创新,也包括金融工具、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观念、政策和创新结合在一起,形成联动,才能真正使氢能在推动碳中和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