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推出《农村里的“光”生意》专题报道,深度解析“渔光一体”赋能新渔业、新能源、新农村协同发展的魅力,全面展现乡村振兴、碳中和的“通威方案”,并专访了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执行会长单位通威集团旗下子公司通威新能源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邱艾松。
通威泗洪“渔光一体”基地画面
央视镜头下,宿迁市泗洪县天岗湖面上有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的光伏电站,光伏板下的湖面是天岗湖乡村民们养鱼的地方,这里就是通威泗洪“渔光一体”基地。镜头中的养殖区,鱼儿活蹦乱跳,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广阔湖面上,运维人员驾着小船,穿梭在光伏板间,传统渔民“变身”电站运维人员,工作稳定、收入稳定,生活更有奔头……基地内一片勃勃生机,泛动涟漪的水面与鳞次栉比的电池板,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美景、致富美景。
央视记者现场采访了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天岗湖乡姚宋村村民周金飞,并指出,作为这座光伏电站的电站员工之一,他现在不仅拿工资、领奖金,还有五险一金的待遇保障,一年收入将近十万元。今年公司有了新规定,要求电站里的员工既要会养殖也要懂得电站的运维工作。但他们都很愿意努力学习,因为同时拥有两项技能以后,不仅工资会继续增加,还可以晋升到管理岗位,生活更有了奔头,生活有了“阳光收入”。
传统渔民“变身”电站运维人员
采访中,邱总深入分析了通威“渔光一体”推动三产融合、乡村振兴、“双碳”目标的重要作用,并表示,公司要求基地运维人员一岗双责双技能,既要会养鱼,还要会运维。将来在发展乡村旅游时,运维人员还将为游客科普鱼、光伏知识,更添一份收入来源。在光伏发电方面,当天泗洪基地发电量为81万度,按照补贴电价每度0.5元计算,这一天的收入就是40万元。2018年12月泗洪基地完成并网发电,并网至今已经发电7.2亿度。
通威新能源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邱艾松
邱总表示,整个江苏甚至在沿海地区,从整个电力结构上看,火电是非常重要的电力来源,过去新能源发电的占比很少。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要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就像通威泗洪“渔光一体”这样一个产业园所发的清洁电力,相当于一年碳减排18万吨,换算为燃煤,即减少9.6万吨的燃煤。
通威泗洪“渔光一体”基地
央视报道指出,小小光伏板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光伏电站正在源源不断发挥着清洁能源的巨大力量。“渔光一体”产业模式已形成了顶上有光伏、水下有渔业、周边务工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老百姓增收的“阳光银行”。
39年来,在商会执行会长、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的带领下,通威始终坚持以科技驱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成就了绿色农业和绿色能源的全球龙头地位。目前,通威已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光伏新能源产业链条,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参与者和主要推动力量。
在产业链终端,依托农业和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布局,通威在2014年就提出了“渔光一体”的绿色构想,并于全球首创“渔光一体”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国土资源的高效复合利用,大大提升了单位国土面积的价值输出,有力推动了新渔业、新能源、新农村“三新”建设。截至今年6月30日,通威已在天津、安徽、江苏、江西、山东、湖南、广东、湖北、内蒙古等多个省市区开发建设了46个“渔光一体”基地,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超过2.4GW。
通威天津杨家泊“渔光一体”基地
步入“十四五”新时期,乡村振兴全面推进。通威始终坚持企业发展和国家政策同频共振,不断升级通威“渔光一体”模式,如今定位于更高要求、更高价值的三产融合“渔光一体生态园”。该生态园聚焦在万亩优质水面,不仅体量更大,而且资源利用率更高。水下是更高附加值的“阳光鱼”等健康绿色水产品,水上是清洁能源,周边是集渔业科普、光伏科普、大数据科普为一体的研学游、垂钓休闲等乡村旅游,真正形成现代养殖、清洁能源、研学休闲的产业闭环,实实在在带动渔业提质增效、百姓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渔光一体生态园”既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也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举措,为乡村振兴、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了“通威方案”。
此次央视《经济半小时》的深度聚焦,再次证明了通威“渔光一体”模式在乡村振兴、“双碳”目标下的广阔发展前景。未来,通威将继续发挥技术和产业优势,持续夯实核心竞争力,打造更多乡村振兴产品,为我国乡村振兴、碳中和目标实现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