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后,气温逐步降低,但光照条件依然良好,许多光伏电站进入一年中发电效率最高的阶段,特别是随着600W+超高功率组件在电站中的应用比例越来越高,关于“超高功率组件大电流与系统安全”的话题重新又被一些人提了出来。
近日,笔者看到有观点认为,基于210大尺寸电池的600W+超高功率组件因工作电流较大,在高辐照、双面发电场景下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为此,笔者向多位组件产品、接线盒、电站设计、检测机构专家进行咨询。最终结论是:按照IEC标准,25A接线盒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场景的冗余量需求。对于少数特殊场景,可以将接线盒升级为28A、30A。
01
求证:25A
众所周知,一类资源区光照资源较好,时常出现1200W/㎡甚至更高辐照,但上述质疑文章引用的国家光伏质检中心(CPVT)发布的银川实证基地1696.8W/㎡的辐照纪录,完全不具备代表性。笔者与CPVT沟通后了解到,这一数据是辐照计在10°倾角状态下监控到的,而当地光伏项目组件的最佳倾角在40°左右,而在组件实际安装的最佳倾角下,斜面辐照度的实时最大值远小于这个值。此外,超过1600W/㎡的辐照只持续数秒,恰好需要满足天气非常晴朗无颗粒及水汽且有云层在特定位置的反射,并非长期现象,“属于个例。”
当前主流组件是上下并联结构,除上下电路并联外,单个电池正背面也是并联。因此只有当上下并联电路中各一片正背面同时100%被不透明材料完全遮挡时,且叠加正背面极限辐照条件时,才会遇到在二极管中通过最为严苛的电流条件,这种情况在实际应用条件中出现概率几乎为零。
此外,根据CPVT银川测试场实测数据,综合21年4月~9月半年内的监控数据,辐照度超过1200 W/m2占比仅为0.2%;同时,经过对工作电流数据进行统计,210单面组件工作电流超过20A的情况占0.24%;即使在高反射率(30~40%)地表下,210双面组件工作电流超20A的情况占比也仅为0.28%,超过25A的占比仅为0.0007%;因此,拿1696.8W/㎡高辐照说事情,可谓刻意为之。
记者也联系了接线盒厂商苏州谐通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陈新初明确表示,目前接线盒的设计已经充分考虑双面超高功率组件的输出电流需求,留了充分的冗余值。而且如果客户的项目地实在极端条件较多,对常规匹配的25A、28A仍心存疑虑,我们也可以提供32A、35A的接线盒。”
02
业主:接线盒电流并非越大越好,合理的配置才是真的好
根据IEC最新标准,接线盒选型需要考虑在Isc基础上考虑背面发电、安全系数,但产品专家明确表示,光伏组件应用环境十分复杂,不可盲目生搬硬套。高辐照、高反射率、低温工作、高发电功率的场景固然存在,但多数地区不会同时具备多个极端条件。有组件企业负责人强调,差异化竞争一直是他们的重要战略,特别是在平价上网的新形势下,帮业主节省每一分钱是他们应尽的义务。
双面发电组件的接线盒该怎么选?上述产品专家介绍,双面组件背面与正面为并联结构,在正面电池发生热斑效应时,背面电池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并分流,同一个二极管并联的上下两串,同时发生热斑效应的几率极低。他希望通过媒体平台呼吁:接线盒额定电流并非越大越好,根据项目安装环境、组件产品类型等综合因素,选择最适合的零部件规格才是最合理的,过度高配只会将成本转移给业主和客户。
03
呼吁:正视创新,拥抱变化
同时,他也对部分接线盒二极管采用的“双芯”方案作了点评。双芯与单芯二极管都在行业内都被大量长期使用,厂家会根据不同的接线盒设计进行选型。近年来,二极管封装技术包括双芯封装也在不断改进,比如抓取同一个晶圆上的相邻两个芯片,控制芯片来料漏电流和压降,改进封装工艺和封装设备等等,都可有效降低芯片之间可能的失配问题。
“严格意义来讲,双芯的二极管一致性的确不如单芯,毕竟‘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雪花’,这是哲学视野的思维。但从工程技术角度来看,经过我们的测试,同一个晶圆上的2个芯片在封装之后压降不超过3mV,这个差值在整个二极管的压降中仅约1%,在测试误差范围之内,一些不专业的从业者直接按50mV模拟分析,完全是脱离实际数据的猜想。” 同时笔者也咨询了多位接线盒及二极管厂家人士,双芯二极管从2006年开始长期被大量使用并在近年呈快速增长趋势,与单芯二极管相比,双芯二极管并无异常。
最后,他总结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希望光伏同仁能正视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积极拥抱变化,共同为“碳中和”目标贡献光伏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