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V和BAPV要分清
引发近期光伏板块大涨的原因,系国家加快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展。6月20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正式下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拟在全国组织开展整县(市、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40%等。
几日后,上海、福建、山东等十多个省市纷纷下发申报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的通知,一方面摸排县域内屋顶资源,公布接入消纳条件和明确建筑项目规模,分季度分年明确投产时序。随着各省市纷纷出台政策,在补贴及并网等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打造绿色建筑的解决方案方式之一,可以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我国建筑屋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弘达光伏创始人刘继茂告诉对《证券日报》记者,近期受能源局发布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通知,光伏建筑一体化相关股票大涨,很多投资者都以为屋顶分布式光伏就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其实是搞错了。
刘继茂介绍,在建筑上安装光伏,有BIPV和BAPV两种,BIPV即光伏建筑一体化,是与建筑物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安装,并与建筑物形成完美结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也称为“构件型”和“建材型”太阳能光伏建筑。BAPV是指光伏附属建筑物,也称为“安装型”太阳能光伏建筑,它的主要功能是发电,与建筑物功能不发生冲突,不破坏或削弱原有建筑物的功能。目前市场上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98%是BAPV,使用的是常规组件,价格便宜且安装方便。
BIPV兼具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功能,可以提升建筑物的美感,与建筑物完美融合,但目前价格高,一块普通的中空建筑玻璃价格约在200元/平米左右,BIPV的晶硅组件价格约在700元/平米左右,比常规组件贵一倍以上,而且安装角度受限,效率只有BAPV的70%左右。刘继茂认为,除非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技术出现重大突破,成本大幅下降,否则短期很难成为市场主流。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提倡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建筑,“光伏发电+绿色建筑”的BIPV是一种趋势,这个细分市场目前还是一片巨大的蓝海,可以带动新型光伏瓦片、双玻光伏板、曲面组件等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祁海珅说:“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BIPV目前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在没有明确的补贴政策驱动下,经济效益相对BAPV要差很多,比较适合新建的建筑物。BIPV在老建筑上改造的成本太高,只有增量的新建建筑市场才能打开其应用空间。”
尚需技术与标准跟进
正是由于对BAPV和BIPV容易混淆,使得一些未涉及BIPV的上市公司股价大涨。如森特股份发布公告强调公司尚未开展BIPV业务,清源股份表示有产品搭配主流光伏组件参与BIPV,但公司不具备组件生产能力,该产品所需的组件、逆变器等发电元件均需对外采购。
祁海珅表示,BIPV市场刚刚启动,而二级市场对此概念的阶段性炒作成分很大。由于光伏产品目前的寿命约在30年,产品应用还有很多要完善和适应建筑物要求的工作去做,BIPV想要适应建筑物70年甚至更久的使用要求,还有很多路要走。
虽然BIPV的市场化落地还需时间沉淀,但投研机构极为乐观该产业的市场前景,也间接助推了概念题材的市场氛围热烈。如申港证券测算,我国工商业及公共建筑屋顶面积存量约200亿平方米,平均每年新增7至8亿平方米,考虑BIPV在新增建筑中渗透率逐年提升,至2030年有望达到15%,存量改造比例约1%,2030年我国建筑可安装屋顶BIPV总装机空间达662GW至745GW,对应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
川财证券指出,我国规划到2023年大部分新建建筑为绿色低碳零能耗建筑,BIPV也属此范畴。过去,BIPV在我国发展进程缓慢,主要受限于光伏建设成本高且我国电价远低于海外发达国家,发展不具备经济性。随着我国常规光伏步入平价,为BIPV大规模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装备制造、装机量、光伏发电量三大方面均位居世界第一。受到政策预期驱动和产业自身盈利支撑,未来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但张翠霞也表示,BIPV本质上是一种建材,只是与现有建材有一定的区别,因此需要一整套全新的行业标准和产品技术规范,目前行业尚未出台明确的划分标准。而且BIPV项目的定制属性较强,有难以形成规模化成熟商业模式的痛点,当下二级市场涉足光伏企业众多,但真正能够参与BIPV项目,尚有诸多不确定性,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概念公司是否具备BIPV供应链的配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