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组件大厂纷纷将过去15X,166尺寸的电池板产线升级到182、210尺寸,这个升级带来了直接影响就是组件单板功率快速增大,其中输出电流增大最为明显,最新的组件电流已经比过去常规组件电流增加了40%-80%,导致了过去设计的多数光伏接线盒不能适用最新电池板型。在这种情况下,各家接线盒工厂以及组件厂、二极管厂纷纷加快技术研发,推出“大电流光伏接线盒”。
一般来说,光伏接线盒实现大电流传输和旁路热斑保护的技术方案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传统接线盒内旁路二极管电流升级,比如更换更大过流芯片,但受制于接线盒结构设计、二极管封装标准及技术要求,当前一般电流升级到20A,25A后就很难再继续上升,而210电池组件将可能用到30A电流接线盒,该方案无法全部满足。
第二种,将传统二极管旁路电路设计为“模块化”。将二极管芯片、塑封体以及连接载流传输的导电端子采用“模块一体式焊接塑封成型”,这样可以有效缩短芯片散热距离增加散热效率,同时可以采取双芯片并联等方式增加过电流能力。该技术与产品已经在一些一线大厂中开始试用,电流可以达到25A,30A。
第三种,尽管“模块一体式焊接塑封成型”技术看起来不错,但该工艺需要产业链中大量新增投资“模块式二极管”封装测试设备,同时因为每一家组件厂要求的“模块式二极管”外形尺寸大小不一,造成二极管公司需要根据不同客户要求,同时投资多套生产设备、模具等等,扩产投资大,投产周期长。
而市场的选择究竟如何?组件厂对接线盒的研发又是何种要求?基于此,上海市太阳能学会、光伏领跑者创新论坛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将于5月31日-6月1日在上海组织召开2021 PPIC - 第八届光伏聚合物国际大会。重点聚焦大时代的大电流对封装材料及接线盒设计改造、当前双面发电市场对背板封装的需求,平价转竞价及光伏细分市场带来的光伏材料创新等议题,围绕光伏聚合物产品的选材选型、技术研发、测试标准、降本增效、绿色评价、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等各个方面,特邀聚合物材料科研机构、光伏组件制造商、聚合物材料供应商、接线盒及二极管制造商、设备供应商、第三方认证及咨询机构、终端用户代表等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和分享,共商聚合物材料在光伏竞价时代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