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光伏资讯 > 储能 > 正文

避免盲目上马乱象,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储能网发布时间:2021-03-03 13:39:24

2021年,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重点审视中国储能产业面临的形势。我们发现,国际、国内形势都在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很可能由量变到质变,对中国乃至世界储能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因此需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

 


 

储能是新能源规模发展的支撑技术。因此,在制定中国储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时,不但要从技术发展、国际竞争等角度看,还要从能源发展总目标的角度考虑,储能和新能源的发展目标要相匹配。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对储能与智能电网领域的重点专项工作进行部署并征求意见。意见稿的发布旨在正式立项之前能够广泛征求业界意见,以更好地体现重点专项的引领性、科学性和重要性。因此,结合储能产业与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需求,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在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等效度电成本方面。该征求意见稿指出,要在五年时间内使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等效度电成本≤0.1元/千瓦时。从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组织的全国储能产业巡回调研实际了解情况来看,多数业界同仁认为系统运行状况较好的电池储能系统度电成本应该在0.5-0.7元/千瓦时左右,部分地区个别高配置建设项目电池储能系统度电成本0.7-0.9元/千瓦时左右;抽水蓄能度电成本在0.22-0.25元/千瓦时左右。五年内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等效度电成本要下降到0.1元/千瓦时,面临挑战很大,同时这里的成本是否考虑到电站运行中电池性能衰退状况、运维及回收等全寿命周期要素,值得商榷。如果五年内吉瓦时级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等效度电成本能够下降到0.1元/千瓦时,意味着比抽水蓄能的度电成本还要低一半多,储能推广将不需要任何储能政策的支持就可以大规模开展了。显然,这与大家对产业发展的普遍认知有所冲突,因此专项指南需要综合考虑实际储能产业的发展规律,设立更合理的指标。

同样的成本考核指标要求在“兆瓦时级本质安全固态锂离子储能电池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中也有所体现。意见稿提出研制10兆瓦时级固态储能锂离子电池系统,等效度电成本≤0.2元/千瓦时。众所周知,目前国内外真正意义上的固态锂离子电池距离量产尚有不少差距,并且还没有在电动汽车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得到规模应用,因此要在五年内实现10兆瓦时级储能应用,并且等效度电成本≤0.2元/千瓦时,挑战依然巨大,建议明确考核的边界条件,以免误导技术发展方向。

其二,关于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及考核标准。该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吉瓦时级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方面,考核指标要求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15000次(0.5倍额定充电功率/0.5倍额定放电功率,25℃,100%放电深度(DOD))。问题是,如果严格按照0.5C倍率充电和放电,电池每天最多测试6个循环,一年365天不停休测试的话也需要将近7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该考核指标的测试,项目执行期不超过五年,而目前又还没有针对电池循环寿命的加速检测方法,因此如何对该指标进行科学考核?另外,此循环寿命没有给出电池剩余容量的限定条件,是衰减到额定容量的80%还是70%,60%?没有界定清楚。因此未来立项及评审考核的“弹性操作空间”很大,容易产生很多问题。

同样的问题在“兆瓦时级本质安全固态锂离子储能电池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中也有所体现,该项目考核指标要求:电池单体循环寿命≥15000次;系统循环寿命≥12000次,由于没有限定充放电倍率、温度、DOD、剩余容量等测试条件,并且测试周期很长,也难以具备可考核性。

其三,关于中长时储能技术方向。我们知道,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得到解决:波动性问题和间歇性问题。目前的短时高频(功率型)储能技术仅能部分解决波动性问题(例如,辅助AGC调频或平滑光伏曲线波动),而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问题则需要低成本的中长时(容量型)储能技术的帮助。因此中长时储能技术的开发对于2030年1200GW新能源装机规模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虽然项目申报指南在第一项标题里就明确要求支持中长时储能技术的研发,但里面的三个技术方向及相关验收指标和“中长时储能技术方向”关联度并不高。

首先应明确中长时间尺度储能的概念,按照目前储能系统应用情况,2-4小时可以定义为中等时间尺度,即广泛理解的能量型储能应用场景,4-10小时为长时储能,即容量型储能应用场景,甚至近期国际上提出长时储能要求支持10小时以上的储能应用场景。对于中长时储能场景有两个基础性技术指标,一个是低倍率条件下的循环测试,一般要求测试倍率不能超过0.5C,甚至要求更低,0.1C或0.2C;另一个指标是自放电率。例如,欧洲电池技术创新平台近期发布的《2030电池战略研究议程》,里面详细规定了中长期储能的关键绩效指标:中期储能自放电率低于2%/月;长期储能自放电率低于0.5%/月。从电池技术路径实现来说,目前国际上有两条路径:一条是固定式的厚电极路径,另一条是流动的流体电极路径。例如,最近美国能源部(DOE)下属的高级能源研究计划署(ARPA-E)宣布,计划为电池和智能电网颠覆性技术提供4700万美元支持,其中美国24M公司获得了900万美元资助,开展厚电极电池技术研究。

上述与中长时储能密切相关的指标和路径在指南内容里都没有体现。征求意见稿里的三个技术方向,从内容和测试指标来看,和中长时储能应用场景基本没什么关系。例如倍率条件指标,指南要求≥0.5C,甚至支持5C倍率放电,这其实完全和中长时储能场景的倍率要求(小于0.5C)背道而驰。

其四,项目指南没有有力体现储能技术如何支撑2030碳达峰目标的实现。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到2030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要达到1200GW。储能是新能源规模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新能源+储能将是未来十年重要的技术和产业方向。但是项目指南只支持吉瓦时级别的电网侧储能电站,而对于迫切需要发展的发电侧储能、用户侧储能以及分布式能源储能,项目指南内容没有予以体现。

该指南将“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两个领域放在一起写,容易导致内容混杂,结构分类不够清晰,所支持的储能技术体系不够完整。因此应该考虑将储能和智能电网分开立项支持,单独编写“储能技术”重点专项,从储能本体技术、储能系统集成与安全控制技术、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项目建设与运维、环境综合效益等方面进行更加全面和系统部署,紧密支撑2030碳达峰目标。

“十三五”期间,中国储能产业已形成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自主品牌储能产品不但在市场规模上多年来居世界前列,技术上中国将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等方面迅速逼近或领先世界先进水平。

“十四五”期间,在储能领域方面,全行业已形成发挥中国储能与数字化技术协同发展共识,融合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技术,有望形成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储能发展道路。

全行业应该以更加自信和平和的心态看待竞争和发展。一方面,随着全球范围内国际知名储能系统集成企业不断加大对华合作,有效推动了我国配套产业链的完善提升,促进了技术进步。我国自主品牌企业也在与国际领先企业紧密合作过程中提升了技术水平,在磨炼中茁壮成长。另一方面,全面放开外资投资限制后,竞争必然更加激烈,中高端市场将风起云涌,市场格局将被重塑,那些创新能力不足、适应能力较差的企业将面临“出局”的风险,兼并重组、优胜劣汰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尤其是伴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跨界者不断涌入,储能产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储能技术革命正在引起产业变革。储能产品的应用范围、性能属性,以及与其他社会基础设施的关系都在发生变化。这是因为中国具有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师队伍,更重要的是中国在互联网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方面具有更好的基础,中国已形成电芯、模组、PCS、系统集成等新型储能装备完整产业链,具有快速建设储能电站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维管理等多方能力。中国正在成为储能新技术研发、生产、应用的最好基地。

推动储能产业和技术发展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第一,要加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的研究应用,未雨绸缪;第二,要把握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的良好机遇,立足科技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三是要培养和汇聚高素质人才,为储能高质量发展构筑人才基石。

在克服2020年重重困难之后,中国储能产业正站在新的起点上。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正势不可挡地引发储能产业重构和市场格局的变革。

因此,为营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发展环境,建议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系统研究加强产业管理、促进储能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措施。储能的发展要以市场应用为导向,坚决遏制盲目上马及与产业实际发展脱节等乱象,持续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相信在重点专项的引领下,中国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能够到达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肖舟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索比公众号
推荐新闻
广东台山:“十四五”新开工光伏项目700MW

广东台山:“十四五”新开工光伏项目700MW

6月20日,台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山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通知指出,新开工的光伏项目700MW,详情如下:原文如下:台府〔2023〕11号广海湾经济开发区、市工业新城管委会,各镇(街

广东光伏市场十四五光伏项目开工
2023-06-21
贵州遵义市:到2025年力争风光装机达到2.5GW

贵州遵义市:到2025年力争风光装机达到2.5GW

6月1日,遵义市工业和能源局关于公开征求《遵义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积极推进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动水光互补、风光互补、水风光一体化等新型发展模式,依托已有大型

贵州光伏市场十四五风光装机量
2023-06-06
到2025年光伏装机15GW以上!甘肃张掖发布“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到2025年光伏装机15GW以上!甘肃张掖发布“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12月28日,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关于印发张掖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重点建设甘州南滩、临泽平川板桥北滩、高台高崖子滩、山丹东乐滩、民乐三墩滩、肃南柳古墩滩6个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实

甘肃光伏市场十四五光伏装机量
2022-12-29
光伏1.885GW!浙江瑞安“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印发

光伏1.885GW!浙江瑞安“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印发

12月12日,浙江省瑞安市“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印发。规划指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加快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全面推进能源供给侧的清洁化低碳化。全力推进“风光倍增”工程。2025年光伏装机量达到188.5万千瓦,风电装机达到30万千瓦。

2022光伏政策十四五能源规划可再生能源
2022-12-14
储能和光伏有什么关系?终于有人说明白了!

储能和光伏有什么关系?终于有人说明白了!

在全球追求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大背景下,光伏发电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崭露头角。然而,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一直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技术难题。幸运的是,储能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为光伏产业的进一步腾飞插上了

光伏和储能的关系
2024-03-22
光融携手 共赢未来丨天合光能与吉利融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光融携手 共赢未来丨天合光能与吉利融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天合光能与吉利融和在江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天合光能中国区总裁杜东亚、天合光能中国区副总裁李虎林、天合光能中国区分销总经理王建龙率其他天合领导一同会见吉利融和公司CEO蒋林杰一行,并共同见证签约。

天合光能吉利融和储能业务
2024-03-21
充电储能齐发力,领充新能源为新能源下乡打通“最后一公里”

充电储能齐发力,领充新能源为新能源下乡打通“最后一公里”

连日来,在两会热议与政策导向之下,新能源下乡,特别是充电桩下乡与储能设施布局成为激活乡村新能源市场活力的关键点,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一环,更代表着一个万亿级赛道已经开启。面对万亿级市场风口,领充新能源作为数智新能源领创者,以其独特的一站式新能源服务模式,充电及储能两大核心业务板块齐发力,为新能源下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领充新能源储能技术新能源汽车
2024-03-20
广东坪山:鼓励企业开展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等场景应用

广东坪山:鼓励企业开展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等场景应用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集群的意见。文件指出,在2023年实现543亿元产值基础上,力争至2025年实现产值700亿元至2030年实现产值1500亿元。主要内容涉及鼓励企业开展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等场景应用,大力推广光储直柔(PEDF)建筑技术和虚拟电厂示范,打造“光储超充车网互动一体化”应用全球示范城区。支持企业发展光伏电池、锂电池等核心制造装备,建设新能源专用设备集聚区。

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
2024-03-20
【喜讯】SEMI SCC & ECOPV合作联盟成立!推动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

【喜讯】SEMI SCC & ECOPV合作联盟成立!推动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

3月20日,第二届“SEMI SCC 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聚焦碳中和战略与实践、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产业链协同与合作等核心议题,汇聚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分享宝贵的行业经验和前瞻性的见解,共同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引领产业走向绿色未来。

光伏产业碳中和
2024-03-21
市监局:启动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征集

市监局:启动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征集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部署,加快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发挥好标准的支撑作用,在2022年和2023年专项计划的基础上,经研究,现开展2024年度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的征集工作。

碳管理碳达峰碳中和碳足迹标准
2024-03-15
万亿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大爆发!揭秘BIPV的五大优势!

万亿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大爆发!揭秘BIPV的五大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建筑行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未来的建筑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居住或工作空间,而是将演变成一个个小的生态系统,实现自给自足供电、水循环等高效能源利用和环境友好的功能。再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碳达峰、碳中和
2024-03-12
深圳八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方案》

深圳八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方案》

2026年,全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率先开展大型活动碳中和,逐步建立常态化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组织的大型活动推行碳中和,全市大型活动碳中和参与度与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建成规则流程清晰、与碳市场有序衔接的大型活动碳中和长效机制。

碳市场绿色电力碳中和
2024-03-04
返回索比光伏网首页 回到避免盲目上马乱象,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方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