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峰、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12亿千瓦以上……为了保护全球气候,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减少碳排放、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的要求。对刚刚实现平价上网的光伏产业而言,这是最好的发展机遇。
平价上网,意味着光伏可以摆脱补贴资金、合理利用小时数的限制,离不开行业各个环节的创新。作为光伏电站重要环节支架尤其是跟踪支架,通过逆变器、高效组件与之融合协同后,成为提高发电效率的技术手段,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赵为博士认为,基于开放平台的逆变器与跟踪系统解决方案可以显著提升电站发电量,从而进一步降低光伏度电成本。阳光电源此前曾开展相关研究,并在国内外加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跟踪支架而言,通过与逆变器共享参数,可以对全站光伏组件/组串发电能力及辐照仪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以方阵实时IV特性作为反馈信号,实现跟踪器控制策略,从而进一步提升发电效益。
逆变器+跟踪支架,面临哪些挑战?
从平价项目的有关情况看,山地、农光互补等复杂多变应用场景正逐渐增加,双面组件应用比例也有所提升,给逆变器+跟踪系统带来一定挑战。谁来主导操控、出现故障时责任如何界定,这些问题尚未达成一致,系统优化是全行业必须关注的问题。
阳光电源希望通过合理的共享机制,让逆变器与跟踪系统信息开放共享,通信接口统一。他强调,逆变器共享直流电压电流、交流功率等信息,跟踪器共享支架信息,同时结合地形、布局及天气信息,对整个电站进行综合优化控制,双方通力配合,才能实现逆变器+跟踪系统融合价值最大化。
逆变器+跟踪支架,如何提升发电量?
基于支架的开放信息,可以使原有的逆变器诊断更加多维度化,从传统算法的单角度诊断到优化算法的多角度,深度学习化诊断,让诊断更加精细化,运维建议更加明确,从而更高效地指导运维。
同时,结合诊断算法,阳光电源提出了基于开放平台的逆跟踪优化算法。无论是复杂的地形条件,还是多变的气象信息,阳光电源逆变器都可在感知到电流电压功率等信号异常后,及时自动进行诊断是否为遮挡,并结合发电功率诊断意见给出跟踪支架明确的动作建议。针对阴雨、多云天气,也可以通过感知发电功率进行闭环诊断,减少了由于辐照仪被雨雪、灰尘遮挡等因素而带来的场景误判机率,避免造成发电量损失。
逆变器+跟踪支架,如何增强可靠性?
笔者注意到,在今年的光伏平价上网项目中,许多地区提出了强制配储能的要求,从而减少对电网的冲击,提高光伏发电利用率,这与阳光电源“光储并济数字互联”的理念不谋而合。在高容配比+储能场景中,逆变器可感知交流侧输出功率,并结合能量预测算法,持续判断当前角度是否持续满足满载运行,基于此可以使跟踪支架在满发时段进入休眠模式,减少跟踪支架启停和电池充放电次数,延长支架和电池产品寿命,可靠性明显增强。
事实上,在之前,阳光电源逆变器+跟踪支架就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所应用。无论是组串式逆变器(如青海共和840MW、宁夏250MW),还是集中式逆变器(如美国加州156MW、巴西90MW),都可以与跟踪支架搭配,相辅相成,带来更高的发电收益。
赵为总结说,阳光电源基于开放平台的逆变器+跟踪系统解决方案以LCOE最低为原则,以逆变器、跟踪支架、环境、历史数据等多维度融合,通过自学习优化算法,从单场景单模式到多场景多模式的转变,综合优化解决方案,来提升发电量,降低系统LCOE。他强调,开放平台的逆变器+跟踪系统解决方案,可灵活匹配多个跟踪厂家,逆变器与跟踪系统各司其职,权责明确,并在系统算法上互利互助,在多场景下共同优化,在原有跟踪算法上可再提升电站发电量,使得系统LCOE最优,真正实现合作共赢。
责任编辑:肖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