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光伏资讯 > 光伏市场 > 正文

“光伏+”全产业链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

来源:定西日报发布时间:2020-08-26 09:19:38

近年来,渭源县充分利用丰富的光照资源,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按照“建设资金全部由财政筹集、电站产权和收益归村集体所有”的方式,着力构建“光伏+”全产业链光伏扶贫体系,建成村级光伏电站81座60.249兆瓦,为135个贫困村1.025万户贫困户提供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实现了光伏产业扶贫效益最大化。

截至6月底,全县已累计结算光伏收益5498.74万元,其中国家补贴结算2394.15万元,电费结算3104.59万元,实际分配收益4847.81万元。

农光互补”,扶贫效益最大化

抢抓渭源县被列为“全国光伏扶贫试点示范县”的机遇,采用“农光互补”模式,大力发展“光伏+食用菌”“光伏+蔬菜”“光伏+中药材育苗”“光伏+养殖”等农光互补产业,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园区)+农户”的“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落实“五统一分一标三提高”带贫增收机制和三保底再分红利益核算机制,帮助贫困群众多渠道增加收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双增收”。

目前,发展食用菌1600亩,设施蔬菜、党参和黄芪育苗等种植业750亩,特色养殖业150亩,互补率达到85%以上;引进8家龙头企业建立农光互补食用菌园区3个1217亩,带动16个合作社3125户贫困群众参与经营;1042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户均收益2600元;1280户贫困户通过承租光伏食用菌大棚,年均收入1.5万元以上;830人通过就近务工人均每年劳务收入6000元以上;135个贫困村每年村均获得发电收益40万元以上。

创新模式,群众受益最大化

创新资产收益扶贫方式,制定《光伏收益分配监管办法》,在优先保障因重病、二级以上残疾、重灾而导致的失能、半失能,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等特殊救济户的前提下,确定公益性岗位数量,按照先考核后发放工资的原则兑付薪酬,对光伏收益进行科学分配。建立渭源县光伏扶贫信息平台,对电站发电量、发电收益、资金分配、款项到账等全过程进行监管,完成国扶办信息监测系统数据填报工作和所有光伏项目电站建设、验收、收益分配资金的录入工作,主动接受乡镇、贫困村、贫困户监督,做到了光伏扶贫信息真实、可视、阳光、透明。

全县135个贫困村共设立垃圾清洁员、道路维护员、水管员、光伏电站管护员等公益性岗位及临时性村级公益岗位服务人员4168人。驻村工作队、村两委通过微信群、实地检查等方式督促公益性岗位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对其考核,按“多劳多得、多劳多奖、动态调整”的考核分配原则和“632”的工资标准兑付薪酬,人均年可获得收益5000元以上。每个电站由村两委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确定电站管护人员,人均年收益6000元左右。除特困群体救助资金及村级公益性岗位等支出外,村集体年均积累3—4万元,用于产业培育发展、公益管护基金设置、道德积美超市建设、五星级文明户奖励、贫困大学生资助等方面。

明晰产权,电站效益最大化

制定出台《渭源县光伏扶贫村级电站资产监管管理办法》,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及设施农业向相关乡镇、村进行资产量化和托管移交,签订了《渭源县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及设施农业发展交管协议》《渭源县光伏扶贫村级电站运维管理协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晰渭源光伏扶贫电站产权的通知》,明确细化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受益乡镇、村、运维管理公司各方管理职责和光伏扶贫电站产权归属。目前,已向135个贫困村颁发村级光伏电站产权证。

完善光伏电站收益监管及运营维护管理,确保光伏电站正常发挥扶贫效益。按照“运营维护企业专业、年发电量保底、运营维护费用合理”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有实力的运维企业对全县光伏电站进行统一运营维护,保证电站发电量持续稳定。明确保底发电量每千瓦发电量不得低于1300度,如保底发电量达不到要求,将按照运维费用30%—70%的比例予以扣除。按照“合同10年保持不变、运维费用按照8分/瓦支付、电站主要设备质保期延长3年”协议原则,强化运维企业履约监管,有效降低运维成本。

责任编辑:大禹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www.solarbe.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推荐新闻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中共国家能源局党组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能源工作高度重视,就推动能源发展作出一系

新型能源体系双碳光伏扶贫工程
2024-06-01
通威创新“光伏帮扶”模式,铺就乡村振兴“阳光大道”

通威创新“光伏帮扶”模式,铺就乡村振兴“阳光大道”

2月19日,《中华工商时报》头版推出《为了39个欠发达县域振兴,四川省工商联交出“万企兴万村”行动亮眼答卷》专题报道。作为其中的典型案例,《中华工商时报》聚焦通威四川喜德县农光牧光一体光伏电站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动力,用光伏“照亮”乡村振兴路。

光伏电站光伏扶贫项目
2024-02-21
焦点访谈:光伏成“铁杆庄稼”,助力乡村振兴!

焦点访谈:光伏成“铁杆庄稼”,助力乡村振兴!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2023年1月25日,焦点访谈栏目对光伏扶贫做了专门报道,介绍光伏产业给河北省张北县德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许,这会给我们带来启示!

乡村振兴光伏产业光伏扶贫
2023-01-28
已建成光伏电站70座 山西太原娄烦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已建成光伏电站70座 山西太原娄烦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娄烦县结合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蓄势赋能,源源不断为群众增收送来“阳光福利”。

山西光伏市场光伏电站光伏扶贫
2022-10-24
1月30日起实施,山东发布首个分布式光伏并网要求

1月30日起实施,山东发布首个分布式光伏并网要求

日前,由国网山东电科院牵头编制的山东省地方标准《分布式光伏并网要求》,已于日前获批发布,将于今年1月30日起实施。该标准也是山东省首个规范分布式光伏涉网技术要求的地方标准。

分布式光伏
2025-01-31
上海市启动2025陆上风光项目开发申报

上海市启动2025陆上风光项目开发申报

1月27日,上海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陆上风电、光伏电站开发建设方案申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申报范围包括:在建陆上风电和光伏电站(6兆瓦以上集中式光伏项目),陆上风电在2026年6月前核准,光伏电站在2026年6月前开工。

光伏发电集中式光伏项目
2025-01-30
2025,光伏再登央视春晚!!!

2025,光伏再登央视春晚!!!

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伟业》节目由三十多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代表演唱,他们用激昂豪迈的歌声唱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的时代心声。 他们用质朴昂扬的歌声,唱响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与豪情。

光伏产业光伏行业
2025-01-30
2024各省光伏装机数据出炉!

2024各省光伏装机数据出炉!

2024各省光伏装机数据出炉!

光伏装机
2025-01-29
京能国际云南玉溪元江县邑拉农光互补项目并网发电

京能国际云南玉溪元江县邑拉农光互补项目并网发电

12月3日,京能国际云南玉溪元江县邑拉75MW农光互补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这是京能国际在云南省自主开发建设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京能国际农光互补项目
2024-12-05
100MW!国能长源巴东农光互补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100MW!国能长源巴东农光互补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11月26日,长源电力公告称,近日,公司所属子公司国能长源巴东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东新能源)所属国能长源巴东县沿渡河镇 100MW 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以下简称巴东光伏项目)取得国家能源局华中监管局核发的电力业务许可证并完成涉网试验,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长源电力农光互补项目
2024-11-29
绘就“秋收”盛景繁图 农光耦合开启绿色农业新发展

绘就“秋收”盛景繁图 农光耦合开启绿色农业新发展

农光互补使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更促进了农业与新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这一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农业与新能源产业之间的界限,推动了两者在技术、市场、管理等多个层面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此外,农光互补模式的实施也为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它不仅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条的延伸与完善,更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与农村就业,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路径。

一道新能绿色农业农光互补
2024-10-11
湖口武山“农光互补”光伏项目70MW全容量并网

湖口武山“农光互补”光伏项目70MW全容量并网

9月20日,江西水电承建的国家能源集团神华九江湖口武山二期7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一次送电成功。项目建成后实现光伏板上发电,支架下方种植经济作物、坑塘渔业养殖。不仅大幅提高了光能转化率和农作物产出率,还实现了土地的多元化利用和当地群众的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和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2024-09-24
返回索比光伏网首页 回到“光伏+”全产业链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上方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