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老爷儿发电”照进现实的英利,还将其照进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把清洁能源带入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每座建筑,构建万物发电的零碳世界。熟悉英利的小伙伴都知道,在光伏+绿色建筑领域,英利已累计研发出十代光伏建筑一体化(简称BIPV)应用产品,(小英先独家爆个猛料!在即将举办的SNEC上海光伏展上,英利第十一代BIPV绿色建材产品将要神秘登场!)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英利BIPV的那些事儿。
2005年,英利开始致力于研发BIPV光伏组件。2006年,“越秀酒店”(电谷酒店前身)拍购成功,经过深思熟虑,英利决定要把BIPV技术融入酒店建设,打造一座绿色、节能、会呼吸的五星级酒店,让它成为保定市的标志性建筑。普通的光伏组件并不透光,作为一座五星级酒店,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居住的舒适性,因此房间必须保证采光良好、温度适宜、外观悦目。用全玻组件来代替传统玻璃幕墙,既有传统幕墙功能,又能发电。经过不断的摸索与试验论证,2007年,英利首次采用EVA层压工艺,确定了工艺路线,同年将全玻组件应用于电谷国际酒店幕墙。幕墙正面超白玻璃增加透光率,背面阳光镀膜玻璃使得整栋幕墙的视觉效果为黑色,“玻璃与时装”,蓝天与幕墙,于是,英利的第一代BIPV绿色建筑应势而生,为保定树立起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城市形象。
有了第一代产品做先锋,英利在对BIPV的探索上更加有动力。2009年,第二代BIPV绿色建筑——电谷广场·商务会议中心光伏幕墙项目开建,随之也迎来了两大难题。一个是光伏幕墙的安全性,另一个是整体建筑的通透性。光伏幕墙作为建筑的一部分,要求具备超高的安全性能,当玻璃在受到冲击破裂时,能保证良好的完整性,即使玻璃破碎也不会四散分开,仅在表面出现裂纹而不脱落。但是,第一代产品使用EVA封装,此类全玻组件在玻璃破碎后,边角会有残渣掉落,不能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使用,也不能大范围推广。于是英利又开始新的摸索研究,将建筑用封装材料PVB引入到全玻组件当中,材料由EVA升级为PVB,这对于当时相对成熟的EVA封装工艺技术而言,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由于不了解PVB材料自身的特性,在生产初期组件内部气泡、组件边缘空胶、电池串位置移动、电池片碎片等一系列的生产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对材料特性的不断了解,才逐渐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电谷广场·商务会议中心光伏幕墙在设备方面,传统光伏组件都是用层压机对组件进行层压固化,由于PVB材料的特殊性与不易分解性,起初使用与夹胶行业一样的固化炉工艺,由于成品率不高,组件价格相对较高,一直难以批量化生产。经过反复的试验论证及工艺优化,英利最终找到了一套成熟的层压工艺,和层压机厂商共同开发了一款专门用于生产全玻组件的新型层压机,这也对今后批量生产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PVB材料的特殊性,使用层压机层压一次后并不能完全固化,后来,英利又引进了高压釜工艺,对BIPV组件进行二次固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组件成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安全性解决了,还有通透性难题。为体现整体建筑的通透性,需要将光伏组件的透光率设计很大。但这给产品生产带来了很大问题,因为增大光伏组件电池片间距后,经层压将出现焊带弯曲现象,而弯曲的焊带在阳光照射下将产生反光点,非常影响建筑的美观。那时,高透光组件的焊带弯曲是行业公认的技术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英利技术人员加班加点进行试验,与车间工艺人员探讨解决方案,经过对材料特性、设备运行原理、实验数据等方面信息的统筹分析,在大量的实验之后,通过更改生产工艺,解决了难题,成功设计出单面弧形组件。英利也由此成为国内最早拥有该项技术的企业,共获得国家专利10项,光伏幕墙设计专利7项。到实际施工时,大家在现场用望远镜来查看每块产品,确保幕墙外观没有任何质量瑕疵。终于,同年12月,英利的第二代BIPV绿色建筑并网投入使用。电谷广场·商务会议中心成为继电谷国际酒店之后,保定“中国电谷”建设的又一标志性建筑,是国家太阳能玻璃幕墙并网发电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BIPV节能示范项目,并在2009年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如今,英利的BIPV绿色建筑已经完成了十代,BIPV应用产品也实现多样化,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的重视,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将持续加大绿色、节能建筑的研发力度,不断创新建筑业和新能源产业相结合的新理念,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为绿色建筑提供更好的实现途径。
责任编辑:肖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