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省能源行业聚焦“发展绿色能源、助力动能转换”核心任务,着力推动中央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在疫情防控中化“危”为“机”,加速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持续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全力拉动产业链协调发展,新能源产业逆势走强,跑出“加速度”。
重点建设项目“动起来”
全省能源行业坚持项目为王、效率至上,清单管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攻坚行动,狠抓项目落地,务求取得扎实成效。今年以来,全省共筛选确定125个投资体量大、保障要素实、拉动能力强,涵盖光伏、风电、生物质和垃圾发电、地热能利用、多能互补及抽水蓄能等领域的新能源重点建设项目,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加以推进。项目总投资825.6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338.9亿元。
我省先后出台《关于扎实做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能源供应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加快能源行业重点项目建设的通知》,统筹抓好疫情防控期间能源保障和重点项目建设。建立“三个一”包保责任制度,每个项目明确一位牵头负责人、落实一个责任单位、建立一本工作台账,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主动服务。各级能源主管部门当好“项目管家”,推动解决新能源项目电网接入和送出线路建设、防疫物资不足无法开工等问题,精准为企业解难纾困。
政策加码、措施加力,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4月28日,总投资4.4亿元、装机容量50兆瓦的德州市平原县国瑞平原风电场一期项目,提前投产,并网发电。目前,包括该项目在内的125个项目完成投资118亿元,其中已投产项目12个;98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正全力加紧建设;15个新开工项目已开工12个,其余项目将于三季度前开工建设。
结构优化步伐“快起来”
疫情防控期间,我省更加注重强优势、补短板,抢抓政策机遇,先后组织申报了544个平价上网项目和236个光伏发电竞价项目。随着一大批新能源项目建成投产,全省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步伐持续加快,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写下生动注脚。
今年1月-5月份,全省新增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达到百万千瓦,其中风电26万千瓦,光伏发电66万千瓦,垃圾发电8万千瓦。截至5月底,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724.3万千瓦,同比增长15.2%,占全省发电装机的27%,“绿色份额”进一步扩大。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同比增长10%以上,光伏发电装机1685.5万千瓦、同比增长19%,生物质发电装机301万千瓦、同比增长10%,均居全国首位;风电装机1379.6万千瓦、同比增长17%,居全国第四。
在发电量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全省全社会用电负荷保持低位运行,经过多方协调联动、保障消纳,新能源发电量逆势上扬,1月-5月份,新能源发电量34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占全省发电量的17.3%。
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走入工厂、园区和寻常百姓家,为山东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了“绿电力量”。
产业发展链条“转起来”
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了上下游产业生产销售和供应,对稳投资、稳就业、企业复工复产起到了全面拉动作用。目前,正在费县施工的沂蒙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便可拉动设备生产规模19.4亿元,增加60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机电设备、建筑建材等相关产业投资115亿元。
与此同时,得益于我省海上风电发展,高端海洋能源装备产业园区在烟台、东营等地应运而生,吸引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龙头和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投产。年产200台套风电设备的上海电气山东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年产300台套智能海上机组的远景风机制造基地项目,已在烟台海阳市落地。
由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与明阳智慧能源联合开发的10兆瓦海上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在东营成功下线,是目前亚洲功率最大的海上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年产7兆瓦-10兆瓦海上风电大型叶片100台套的东方电气叶片制造项目在烟台蓬莱投产,6月15日,该项目生产的首支7兆瓦叶片成功下线,成为国内首个开始批量产出此功率等级叶片的生产制造基地。各产业链条协同转动,加快了经济复苏的正循环。
责任编辑: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