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光伏资讯 > 光伏市场 > 正文

余碧莹: 把气候变化的“经济账”摆上台面

来源: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20-04-29 09:52:46

近年来,全球温度上升导致气候变化事件增加——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农业和生态系统受损、人类健康遭受威胁等等。

即便每一次事件都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但各国在制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时,也不免担忧——承诺的减排量越大,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多。气候变化毕竟是全球性的事物,怎么能仅以自己国家经济发展为代价呢?

4月14日,《自然—通讯》上线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各国不完成当前的国家自主减排贡献(以下简称NDC)目标,带来的经济损失将远超为减排付出的成本。到2100年,与实现全球温控目标相比,全球总损失可能达到150万亿~792万亿美元。

这项由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魏一鸣、余碧莹、梁巧梅课题组等团队完成的研究,介绍了一项旨在实现2℃和1.5℃温控目标的最佳全球合作减排策略。此策略有望带来累计约127万亿~616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难题:如何自发减排?

2015年的《巴黎协定》明确提出将全球温升控制在不超过工业化前2℃这一长期目标,并将1.5℃确立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努力方向。同时,还提出了一个动态评估机制,即各国应根据自己的能力逐期加大减排力度。自协定签署后,有170多个缔约方提交了NDC。遗憾的是,研究表明,根据各国现有的NDC,很难实现全球的温控目标。

不少国家出于短期经济发展的考虑,可能会拒绝加强短期内的减排力度,但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日益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魏一鸣团队思考,“如何才能让各个国家自发进行更大力度的减排呢?”

“经济发展和减排目标看似是矛盾的,但其实是一个闭环上的两个系统。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温室气体,引起自然系统变化,进而又可能给社会经济带来损失。因此,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民众,都要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温升和自然环境,避免损失发生。”该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余碧莹告诉《中国科学报》。

因此,学者们致力于探索和完善气候变化评估模型,以实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平衡。

模型:平衡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

2016年,魏一鸣团队与国家气候中心、国家信息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人员合作,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科研任务,开发了“中国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C3IAM)”,实现了地球系统模式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双向耦合,在复杂动态系统未来可能发展的状态下评估气候政策的影响。

此次的研究,正是基于C3IAM所进行的。

余碧莹介绍,在模型中,综合考虑了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投资水平、消费水平,不同的低碳技术及技术采用程度等对经济成本及排放量产生的影响,再进一步量化这些影响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造成的损失,最终实现二者的双向耦合。

盘点:气候变化的“经济账”

基于C3IAM中的子模块及全球多区域经济最优增长模型,研究人员对全球12个区域、134个缔约方提交的NDC方案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部分国家的NDC是缺乏雄心的,这和目前研究的主流观点一致。

研究还表明,到2030年,全球需在现有NDC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190亿~290亿吨CO2当量(即把所有温室气体换算为CO2后对应的值)排放,才能实现2℃的温控目标,需进一步减少280亿~300亿吨的CO2当量,才能实现1.5℃的温控目标。

“所有国家都要加大减排力度。平均而言,中国要在现有NDC的基础上再减少65%左右的碳排放量,日本、美国、俄罗斯、欧盟的这一数字分别为101%、93%、85%、72%。同时,这些大国和地区要在本世纪中叶前实现净零排放,才有可能实现1.5℃的长期温控目标。”余碧莹说。

她表示,实现净零排放是完全有可能的,技术手段包括可再生能源、碳捕集与封存(CCS)、生物质CCS、能源互联网等,市场手段有碳税和碳交易等。

如果各个国家都能按照这样的减排策略实施,全球将于2065~2070年间实现扭亏为盈。而到本世纪末,所有国家和地区都会获得收益,其收益占该国2100年GDP的0.46%~5.24%。

收益:远超成本,何乐不为?

余碧莹说,“我们相当于把气候变化的‘经济账’摆在了台面上,各个国家能够明确看出不积极减排或力度不足会面临的损失,而如果加大力度,实现温控目标,又能够获得多大收益。这样,各国或许会拿出更理性的减排方案,从而提高它们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更好地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此次的研究初步给出了各个国家的目标,但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各国认识到全球变暖的严重性,并在低碳技术方面取得突破。需要发达国家为相对脆弱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提供财政和技术支持。”魏一鸣告诉《中国科学报》。

他说,“我们将继续基于C3IAM模型对各个国家的实现手段和应对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具体到钢铁、电力等各个行业,甚至更细化到技术层面。”

责任编辑:大禹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www.solarbe.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推荐新闻
新记录!美国光伏装机量增长24%

新记录!美国光伏装机量增长24%

日前,据《美国可持续能源实录》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了16.5GW,同比2019年的13.3GW增加了24%,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图片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据OFweek太阳能光伏网数据统计,16.5GW的新增装机

新增装机量巴黎协定美国
2021-02-23
太阳能装机容量创下16.5GW记录,2020美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大丰收

太阳能装机容量创下16.5GW记录,2020美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大丰收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和可持续能源商业委员会(BCSE)的一份联合报告显示,2020年,美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克服逆境,装机容量创下纪录,延续了长达十年的增长趋势。第九版《美国可持续能源实录》显示,太阳能在美国迎来了

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共事业太阳能巴黎协定
2021-02-22
重磅!美国正式重返《巴黎协定》

重磅!美国正式重返《巴黎协定》

CNN消息,美国当地时间 19日正式重新加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当天发表声明称,《巴黎协定》是史无前例的全球行动框架。现在,与我们曾于 2016年加入该协议一样,我们今天重新加入该协

巴黎协定特朗普
2021-02-20
习近平:深化绿色经济、清洁能源等领域交流合作

习近平:深化绿色经济、清洁能源等领域交流合作

2月9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9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主持中国一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强调,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要共同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为今年联合国第二十六次气候变化缔约方大会和第十五

习近平巴黎协定清洁能源
2021-02-18
余碧莹: 把气候变化的“经济账”摆上台面

余碧莹: 把气候变化的“经济账”摆上台面

近年来,全球温度上升导致气候变化事件增加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农业和生态系统受损、人类健康遭受威胁等等。即便每一次事件都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但各国在制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时,也不免担忧承诺的减排量

巴黎协定余碧莹碳排放
2020-04-29
生态环境局:碳减排量抵消比例不得高于5%

生态环境局:碳减排量抵消比例不得高于5%

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北京市碳排放量抵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的公告,《公告》指出:重点碳排放单位使用北京市行政区域外项目产生的全国温室气体核证自愿减排量的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市生态环境部门确认的该单位年度碳排放量的2.5%。鼓励优先使用河北省、天津市等与本市签署生态环境、可再生能源等相关合作协议地区的核证自愿减排量。

碳排放碳普惠
2024-07-11
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新方案!

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新方案!

7月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方案明确,适用于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电行业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特别是拥有发电机组产权的单位。将作为责任主体参与配额的发放、交易、清缴等环节。此外,方案还根据燃料种类及机组容量,将发电机组细分为四个类别,实行差异化管理,确保配额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
2024-07-02
生态环境部:促进新质生产力的“1+N”政策体系

生态环境部:促进新质生产力的“1+N”政策体系

6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近期,生态环境部正着力构建生态环境领域促进新质生产力的“1+N”政策体系,“1”是指研究制定以高水平保护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文件,“N”是指制定相关领域的细化举措,即将出台4份相关文件。下一步,将研究制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3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出台生态环境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联合相关部门制定绿色金融支持美丽中国建设的政策文件,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新质生产力碳排放
2024-06-26
十三部门:将交通运输设备更新换代情况纳入行业碳排放体系

十三部门:将交通运输设备更新换代情况纳入行业碳排放体系

近日,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加强监督考核,将交通运输设备更新换代情况纳入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评价体系和铁路、公路、水路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评估体系。到2028年,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

交通运输碳排放
2024-06-18
返回索比光伏网首页 回到余碧莹: 把气候变化的“经济账”摆上台面上方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