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西北部,黄河南流入晋的交汇处,坐落着被称为“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的偏关县。
自然天险赋予偏关县“兵家重地”的历史地位,也成为这里经济发展难以破解的困局。身处黄河中上游的黄土丘陵区,偏关县境内沟壑综合、气候干旱,是山西省十大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县。
幸运的是,偏关县有着丰富的光照资源,全年光伏发电有效时间达1500小时,加上荒山荒坡广阔,具有建设光伏电站的优越条件。
经过4年多的艰辛探索,偏关县以国家“十三五”光伏扶贫项目为契机,举全县之力推进光伏项目建设,累计建成7.2103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8340户,将光伏产业打造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阳光”工程。
今年2月,偏关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光伏扶贫的“偏关模式”获得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记者实地深入偏关县,试图揭开“偏关模式”背后的产业逻辑和收益现状。
分级建设 高效并网
建档立卡贫困户光伏扶贫全覆盖
记者来到偏关县时,恰逢一场大雪过后。走在天峰坪村级(联村)电站中,一排排蓝莹莹的光伏板在白雪皑皑的山坡间整齐排列,阳光洒在光伏板上,反射出格外耀眼的光芒。
光伏扶贫电站一般以村为单位建设,天峰坪村级电站为何又叫“联村”电站?
偏关县扶贫办副主任高世玄向记者解释,偏关县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式、村级联合式和户级分布式三种模式建设光伏扶贫电站,其中的村级联合电站就是将多个贫困村的光伏电站集中建设在一处场地。2016年和2018年,偏关县分别选址于新关镇贺家山村、窑头乡大石洼村、天峰坪镇杨家岭村、天峰坪村和桦林堡村建设了总规模达2.31万千瓦的村级(联村)电站,共覆盖91个贫困村。
“集中建设村级电站,既能节约土地成本和并网成本,还能通过统一管理、统一分配,降低运维成本,增加发电效益”,高世玄表示。据测算,仅天峰坪、杨家岭和黑豆埝3座村级(联村)电站,每年就可节约各项成本费用303.6万元,增加发电收益413.91万元。
记者还注意到,天峰坪村级(联村)电站的光伏板离地高度达3米,比一般电站的光伏板高出不少。光伏板下种有成片杏树林,林间还有几排鸡舍,雪中依然有不少小鸡在树下觅食。“腾空”架设的光伏板,创新了“农光互补”的产业模式,在有限空间中实现了最大化的经济价值。
截至目前,偏关县集中式电站规模达到3万千瓦,户用电站规模达到1.9003万千瓦。三种模式的光伏扶贫电站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光伏扶贫全覆盖、贫困村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全覆盖。
电站建成,发电上网成为阳光“变现”的关键。光伏变电站建设到哪里,电力配套工程就延伸到哪里。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开辟绿色通道,实现了偏关县所有光伏扶贫项目按期并网。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记者从国网山西电力了解到,2018年,偏关县电网日常负荷1.2万千瓦左右,春节高峰最大负荷仅2万余千瓦,但随着该县光伏扶贫项目全部投产,发电负荷最大为7万余千瓦,意味着当地电网的承载力提升至原来的3倍,才能够满足光伏接入和外送需求。光伏发电特性还导致了“呼吸式电网”现象,即白天发电上网时,当地用电负荷小,电量基本依靠外送消纳;晚上光伏停发时,全部由大电网倒供满足当地用电需求。
为解决这一难题,国网山西电力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度调研,一系列设备、技术、管理策略相继应用。
“从前期规划设计开始,我们就实施主网、配网设备增容改造,大幅提高电网承载力;加装变电站故障解列装置等自动装置,保障电网安全可靠供电。”国网忻州供电公司总经理高马平介绍,“光伏大规模接入后,我们着力提高系统平衡调节能力,加强分析研判,优化调度,科学安排运行方式,合理安排检修计划,在最大限度克服光伏发电对系统扰动和影响的同时,力保光电消纳。”
创新管理 精准分配
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全破零
冬日午后,偏关县高家上石会村阳光明媚,清冷中透着生机。贫困户高长厚正在自家院门前忙着晾晒玉米。
还没走进高长厚家的大门,记者就感受到了他的勤劳能干。院外的羊圈里,成群小羊欢快地咩咩叫着,牛棚里一只大黄牛正安静地吃草,一低头,几只小鸡又从脚边溜走。
见到记者一行,高长厚热情地将大家迎入家中。走进高长厚家的小院,最先吸引记者目光的,正是窑洞正上方一块闪闪发光的光伏板。
“我家的光伏已经安装3年了,每年都有收入,而且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就挣了2千多元,等以后还完贷款,每年能有4千多的收入。”高长厚高兴地说道,“今年我还养了羊,牛、猪、鸡,种了谷子、玉米、土豆,一年下来挣几万块不是问题。”虽然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但高长厚和老伴不仅实现了脱贫,还成为了高家上石会村的致富带头人。
户用光伏为高长厚带来了稳定的收益,但他不知道的是,光伏板持续发电背后,离不开运维管理人员和国网偏关县供电公司的共同努力。
在国网偏关县供电公司的光伏大数据服务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县所有村级电站和户级电站的发电情况,几名工作人员全天候根据发电数据中的异常数值,判断电站故障情况,第一时间通知运维单位安排人员到场检修。
国网偏关县供电公司经理王刚告诉记者,光伏扶贫项目涉及政府、贫困户、运维单位等不同利益主体,成立光伏大数据服务中心的初衷就是在政府、贫困户和运维单位之间构建起沟通、协调、保障的机制。对运维单位而言,光伏大数据服务中心利用供电公司采集的数据,可以设计更加精准的运维计划,帮助运维单位减少无效劳动,实现降本增效;对政府和贫困户而言,光伏大数据服务中心能够提高光伏发电电量,增强收益透明度,实现光伏扶贫项目长期稳定增收。
收益有了保障,分配也要精准合理。《偏关县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形成村集体经济,由贫困村通过设立公益岗位、开展小型公益事业、设立奖励补助等方式进行二次分配,重点向无劳力深度贫困户倾斜。集中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奖补用于非贫困村1200户65周岁以上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200户名额实行动态管理。户用光伏扶贫电站的收益前期在保证贫困户每年1-3千元收入后,剩余部分用于偿还该户电站建设的贷款,还款完成后收益全部归贫困户所有。
“偏关的实践经验证明,光伏项目是脱贫攻坚中最持续、受益面最广的产业项目”,偏关县县委书记王源评价,“通过三级光伏扶贫电站的建设,偏关县所有贫困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历史性‘破零’,每个村的集体收入在每年25万左右;贫困户实现了全覆盖,平均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从多元筹资到建设并网,从运维管理到收益分配,整个链条高效运行,光伏扶贫项目为老百姓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
责任编辑: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