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步伐正不断加快,近6年来,我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从14.5%提高到22.2%,煤炭消费比重已降至60%以下。未来中国清洁低碳发展的目标是什么?相应的能源总量该如何布局?需要怎么制定实施策略和路径?本刊日前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节能协会理事长江亿,他认为,中国要实现清洁低碳发展,需要根据生态文明的理念,科学规划交通、建筑、工业用能,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供热,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必须赢得这场胜利
《能源评论》:您曾表示过,低碳发展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场战争,其战略意义和量化目标是什么?
江亿:按照《巴黎协定》制定的平均温升不超过2℃的目标,到2050年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150亿吨。现在全世界总的碳排放量是300多亿吨,自2016年开始中国每年的碳排放都在100亿吨以上。对中国而言,在30年间既要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又要把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三分之二,降到三四十亿吨,这是一个特别严峻的挑战。这几乎是难以实现的任务,但是气候变化状况又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应对挑战,在今后30年下狠心实现能源结构调整,按照中央提出来的能源革命战略,改变能源供给方式和结构,改变能源消费方式,从而实现低碳发展。
《能源评论》:从能源消耗角度,主要的用能大户来自工业、建筑和交通几个领域,您认为我国工业领域的低碳化上限在哪里?
江亿:中国目前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形成规模,逐渐开始软着陆,经济发展也不再以房地产为龙头来拉动,已经从量的增长转为质的提高。未来将通过高科技,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钢铁、建材、化工这些高能耗产品在总的用能比例中会慢慢降下来,由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会使工业各个行业的用能比例出现变化,而新兴产业的能耗水平要低很多,不会出现与经济发展并行增长的巨大能源消耗。实际上,现在中国相当多的工业产品,相当多的指标已经做得很好了,实际能耗比发达国家还要低,像燃煤发电、输变电我们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
未来10年,如果人均GDP达到3万〜4万美元,全国GDP总量达到40万亿美元,工业制造业按40%计算就是16万亿美元。即使按照平均指标比OECD国家能耗再高10%,工业产值达到16万亿美元,能耗总量也可以控制在5万亿千瓦时电+13亿吨标煤之内,前提是要进行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
《能源评论》:建筑用能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您认为这一领域的能耗水平会如何演进,挑战在哪里?
江亿:建筑用能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住宅用、公共建筑、农村用能、北方采暖,目前能源消费总量大约在10亿吨标煤,上述四部分各占四分之一。
在建筑能耗领域,中国和美国相比,人均用能强度是他们的六分之一;和欧洲包括和日本相比,人均用能强度是他们的三分之一。如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模式,中国建筑能耗就会成倍增长,未来不可设想会出现什么情况,因为我们必须头脑清醒,弄明白到底路往哪儿走、哪种生活方式更适合。挑战在于,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否保证我们建筑能耗水平不再增长。按照未来总建筑面积在800亿平方米以内,人均50多平方米居住面积计算,如果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能够传承,那么中国建筑运行能耗可以控制在11.5亿吨标准煤,也就是3万亿千瓦时电+2.5亿吨标煤的范围。这一用能强度会比现在高一点,但可以满足老百姓的新兴需求。
《能源评论》:交通领域的电气化已经得到多方重视,您如何看待其未来前景?
江亿:将来一定要把电力变成交通的主要能源,改变后至少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包括火车、汽车、轮船,都要慢慢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公共交通应该大力发展,因为当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告一段落之后,包括燃煤、建材、钢材这些物流运输会显著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客运,因为老百姓有了物质基础后,旅游的需求会出现快速增长,当然这个运量比运煤、运钢、运建材要少,再考虑到经济发展,按照运输量比目前增长50%来考虑,未来的目标是油改电达到2万亿千瓦时,再加3亿吨标煤的燃料。
《能源评论》:综合来看,您认为未来实现低碳发展的能源需求会达到什么样的量级?
江亿:分项来看,工业能耗为5万亿千瓦时电+13亿吨标煤的燃料,交通能耗为2万亿千瓦时电+2亿吨标煤,建筑能耗是3万亿千瓦时电+2.5亿吨标煤,合起来10万亿千瓦时电,再单加19亿吨标煤。总起来看,按发电的能耗算下来,大约是50亿吨标煤,这样就能在清洁低碳能源支撑下,使得我们的GDP达到40万亿美元,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支撑。
不绕路走直路
《能源评论》:要满足您提到的10万亿千瓦时电+19亿吨标煤,我们需要如何设计清洁低碳发展路径和用能方式?
江亿: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从生物质能源到煤炭再到石油,近年来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大幅度消减燃油、燃气的用量,用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质能源来替代,以应对气候变化。发达国家用20多年时间将能源结构从煤炭为主变成油气为主,我们是不是也要延续这一模式?中国是不是也应该按照这样路径走?我的看法是,我们的国情不一样,思路也不应该一样。
《能源评论》:近年来,天然气的价值逐渐被各方认可,我们可否把希望寄托在天然气上?
江亿:在10万亿千瓦时电能中,如果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核能发电占3万亿千瓦时,剩下的都是天然气发电,每年就需要2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首先,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要排放50多亿吨二氧化碳,不符合我国碳排放总量降至三四十亿吨的要求。其次,目前全球每年天然气消费总量为3万亿立方米、交易量1万亿立方米,而中国自产气产量不足2000亿立方米。因此,无论是从碳减排要求,还是国际能源安全形势,抑或我们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都表明我们不可能依靠天然气,这就决定了我们很难按照西方的路径实现能源转型。怎么办?唯一的道路就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实际上,发达国家也在朝这条路走,我们完全可以绕过燃油、燃气这条路,直接走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的路径,这应该作为中国未来能源发展的一个基本战略决策。
《能源评论》:发展可再生能源在资源和方向上都没问题,关键是如何解决其不稳定和间歇性问题?
江亿:是这个问题。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无论是德国、丹麦,还是我国青海零碳发电15日,都提供了相应的经验。这也预示着,中国有希望在36亿〜37亿吨碳排放量下,就能把能源供应的重任扛起来。关键就在于,除了部分工业、特殊工业部门仍然需要燃料,如何在供给侧通过减少直接烧火的燃料比例,以及先烧火变成热再发电的比例,大幅提升风电、光伏、核能的比例,从而倒逼消费侧用电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鉴于光电、风电都不可控,建筑用能又存在较大的峰谷差,重点就是要下功夫在终端解决柔性用电问题,为此,就需要将供给端和消费侧解耦,让二者脱离刚性连接,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电气化水平。
《能源评论》:在不同的领域,有哪些具体的办法和创新思路?
江亿:东部用能地区的电力系统要重点解决好调峰问题,比如发展抽水蓄能、电动汽车,发展电动汽车绝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污染和效率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和智能充电桩构成储能设施,通过电池参与电力系统的削峰填谷。
一个创新的思路就是,建筑用电方式要彻底改变,通过直流供电+分布式蓄电,这样就能彻底改变建筑用电模式。现在屋内所有照明、家电都是直流供电,转动件都是直流变频、变热,因此在末端直接化,可以大幅度提高用电效率,避免来回转换造成的损失,而且直流电方便储存,也为用户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会彻底改变城市供电系统布局,配电网不用按峰值供电,只需要按平均值供电,目前这一差距至少有5倍,非常可观。
《能源评论》:对于北方地区的建筑,清洁供暖也是用能大头,在这里面会有哪些新模式和新技术?
江亿:实际上,取暖只要20度左右的环境温度。因此任何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电锅炉都不应该作为供热热源。因为这样做就违反了热学的基本原则,属于高温能量干了低温的活,会造成巨大浪费,应该是温度对口、梯级利用。
目前看来,可以利用其他行业觉得是“垃圾热”的热源:一是热电联产余热。即使未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也还有40%以上的电力来自火电,可以把这些产生的余热统统收进来供热。二是未来一定还有一大批钢厂、有色金属厂、建材厂,这些工厂生产过程中也排放出大量的余热。比如房山的燕山石化等化工厂,排出来五六十度冷却水的热量,能供约3000万平方米的建筑供暖,这些资源必须要用好。
《能源评论》:这样综合利用肯定是最高效也是最清洁低碳的,但是这部分热源能否堪当大任?
江亿:未来,依靠工业余热和热电联产余热,可以满足北方地区70%建筑面积的供热需求,其余的30%需求,通过热泵设施和燃气调峰就可以满足。现在注意的是不能以热定电,因为这会给电力系统带来巨大的问题。同时,切记不能发展基于燃气的热电冷三联供,因为这种方式在中国屡上屡败,到现在没有一个合适的项目,而且我们没有天然气资源,不该干这件事。
要实现中国低碳发展,就应该根据生态文明的理念,科学规划未来的交通、建筑、工业能耗,同时大力提倡绿色生活方式,这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基础。在产业层面,要大力发展风电、光热、水电、可再生和核能。在消费侧增加电力比例,东部地区解决削峰填谷问题,变用电刚性为柔性。供热要把火电厂、工业余热充分用好,作为建筑供热耦合,可以考虑跨区域输热方式,解决地理位置不匹配问题。通过上述途径,完全可以实现通过10万亿千瓦时电+19亿吨标煤,来满足我们经济需要,实现低碳发展目标。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日前, 乌兰察布市2024年计划实施重大项目清单发布。根据清单内容显示,共有230个项目被列入。其中,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冬季清洁取暖(煤改电)建设项目总投资8994万,2024年计划投资6500万;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冬季清洁取暖煤改电工程项目总投资12363万,2024年计划投资3000万;凉城县2023年冬季清洁能源取暖煤改电项目总投资25365万,2024年计划投资2000万。
清洁能源煤改电项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指出,目前青海清洁能源装机数量突破5100万千瓦,占全省装机容量93%。青海新型工业化发展已经不再走挖矿和破坏自然资源的老路,目前正在以规划、政策、基地、项目、企业五位一体格局推进发展,围绕清洁能源和盐湖化工可持续发展产业持续发力。
太阳能资源清洁能源储能技术能源保供始终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作为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和电力外送基地,我省一直以来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2023年,我省践行“国之大者”,坚决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能源增产保供再交亮丽答卷。
清洁能源光伏电力2月29日,围绕“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主题,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注意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全局与局部、政府与市场、能源开发和节约利用等关系,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在集体学习时,总书记着眼于我国能源安全这个“国之大者”,特别强调要处理好这几组关系。
新能源技术太阳能清洁能源基地在清洁能源的大潮中,光伏发电以其高效、环保的特性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璀璨明星。然而,光伏发电系统究竟由哪些部件组成,它们又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今天,小编将带您走进光伏发电的世界,一探究竟。一、光伏组件
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组件3月4日,来宾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来宾市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服务壮大实体经济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优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改革。同一市辖区或县(市、区)编制的等级公路、城市道路、光伏发电、陆上风力发电、生活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可予以“打捆”环评审批。对公路、铁路、水利水电、光伏发电、陆上风力发电、新能源工业等项目,实施环评审批与污染物总量指标“脱钩”管理。
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新能源工业2024年3月3日,在陕西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作为陕西小蜜蜂青少年职业体验中心的技术支持,西安太阳能学会参加了陕西女性“学雷锋 庆三八”志愿服务公益集市活动。在青苹果校外教育互动体验区,为小小科普员提供了绿色低碳科技第二课堂产品,并进行了讲解。
光伏发电太阳能3月5日,江西省发改委发布《江西省能源局关于逾期在建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2022年光伏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期限延长至2024年9月20日,全容量并网项目按20%/2小时落实调峰能力。
光伏发电项目分散式风电光伏物流园、光伏商场、光伏农贸市场、光伏工厂……近期,阳光工商业光伏全国多个项目并网捷报不断,丰富多样的工商业光伏项目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持续在各行各业加速普及。
阳光新能源工商业光伏项目近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江苏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5年,出台若干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力争完成400个产品碳足迹核算工作,电池、光伏、钢铁等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搭建,省级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启动运行,产品碳足迹标识工作体系初步建立。
碳足迹管理体系光伏电池据外媒报道,Fraunhofer ISE和多家机构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回收后再制造全封装钙钛矿光伏电池的新方法。研究人员表示,再制造的光伏电池可以保持原有效率的88%。
钙钛矿光伏电池钙钛矿技术本周EVA粒子价格上涨,涨幅4.4%。需求端来说,虽下游企业开工逐步提升,然企业多有库存储备,光伏胶膜利润偏低,上述因素均制约EVA粒子需求。下周预期供需基本面变动不大,非光伏需求偏弱,或对价格产生一定制约。
光伏玻璃电缆电解铜EVA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