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兰大新生集体接受入学教育,那时,这几位校友在兰大相遇、相识。
1990年,李振国从兰州大学物理系毕业,毕业工作就拉起了半导体材料“单晶”。2000年,李振国创办公司,这家公司就是现在隆基股份的前身。
2004年德国政府颁布《上网电价法》修正案,由于当时单晶技术的成本高于多晶技术,这使得更多的人选择了后者,而隆基认为单晶技术一定是未来度电成本最低的路线。
在2003年初,李振国所设立的几个项目无一例外都失败。所幸后来因为光伏行业需求崛起挽救了失败的项目。李振国曾说:“那时候公司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这也意味着正确的决定会被很快执行,错误的决定也同样会被很快执行,可能做了99件正确的事情,说不定有一件致命的错误,这个企业就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坍塌。”李振国反思了那次失败背后的原因,是组织的能力不够。于是他找到其他股东,引入董事会制度,股东的首选是自己熟知的兰大同学们。
2005年9月,当时钟宝申正在马来西亚出差,接到了李振国的电话,谈到了单晶硅以及接下来太阳能领域内的一些机会。回国后,经过面聊,两人更加确信这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行业。2006年,钟宝申辞去沈阳隆基总经理的职位,来到西安与李振国一起创业。钟宝申的加入,让隆基股份更加坚定了走单晶路线的信心。
2006年,该公司以他们的母校兰州大学校长“江隆基”命名为“隆基”,为此,两人还专门征求了江隆基校长女儿的意见。
在隆基技术不断攀升的背后,与一项被称为“金刚线切割”的技术分不开。五年前,在李振国和钟宝申的力主下,隆基开始从成熟的砂浆切割技术转向昂贵且不成熟的金刚线切割技术。基于金刚线技术的逐渐成熟,隆基从2013年底开始在单晶的度电成本上逐渐显示出更大的优势。
此后,李振国亲自开始去跟下游的电池厂、组件厂进行交流,试图说服他们多尝试单晶硅片产品。他几乎找遍了所有大的下游公司的高层,亲自在黑板上为他们算账。李振国告诉他们,未来两三年,单晶硅片的度电成本将会快速下降,你们应该往单晶去转。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单晶产品的成本竟真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下降。
钟宝申主要负责战略规划、经营管理、技术研发等,李振国则负责公司的重点事项、重点客户和市场。两人很有默契并高度互信。最重要的就是公司坚守的单晶战略。对这一点,钟宝申与李振国从未动摇过。
2010年李文学加入隆基,开始负责隆基单晶硅片生产运营,2014年开始筹备电池组件业务板块,带领电池组件业务高速成长为全球领先品牌。
2012年4月11日,隆基迎来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刻。这一天,隆基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钟上市,迈入历史性的发展阶段。如今,隆基全球各地的员工近两万人。
2009年该公司年会,李振国看着台下超过1000名员工:突然感悟,要带领企业把单晶硅技术路线做好,让这些员工长久的端好这个饭碗,这才是最重要的事。2015年,他开始思考光伏在未来能源结构中会扮演什么角色。
2017年底,李振国读了一份来自芬兰和德国研究机构的报告。这份报告显示,至2050年,全球将会100%由清洁能源来供电。这份报告让他十分激动。在他看来,未来,光伏的前景会远远超过1000吉瓦每年的市场规模。
2018年5月,李振国成为清华企业班学员并在剑桥大学学习了4天,原三一学院的副院长给他们讲了一门课程叫“2050年的地球”,又一次强调了最近100年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的这种破坏,而且这种破坏仍在加剧并且不可修复。通过这次剑桥之行,李振国想得更远了,“在两个前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光伏改变地球,完全清洁的生产过程和足够低的度电成本。”于是,李振国产生了“SolarforSolar”的设想。如今他正带领隆基探索“SolarforSolar”模式,努力实现着“零碳”生产的梦想……
隆基三剑客怀着满腔热情,以江隆基老校长严谨治学的精神办企业,青年时代的梦想最终变为现实,也为自己的青春梦想注上最完美的诠释。
可以说,隆基股份让几位兰大校友的事业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他们眼中,“隆基”的价值观和江隆基老校长的精神一脉相承。“勤奋、求实、进取”是江校长奠定的兰大优良学风,而“可靠、增值、愉悦”的“隆基精神”,是在兰大学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归纳起来就是四个“有利于”:有利于社会,有利于股东,有利于员工,有利于客户。
7月8日,隆基·兰大校友为母校兰州大学捐赠1.25亿,用于支持母校教育事业发展。这是兰州大学截至目前接受的数额最大的一笔校友捐赠。
责任编辑:肖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