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5月21日在京召开主题为“和聚众力,创新未来”创新大会。大会发布了重大专项,火电,新能源,新业态,智慧能源,协同产业等领域的14项国家电投重点科技创成果。两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方面,“国和一号”设备研制基本结束,有效形成三代核电装备产业链;重型燃机产品自主化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国和一号”(CAP1400)是在引进消化吸收AP1000三代核电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再创新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率更大的大型先进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型号,功率达到1500MWe。
如今,国和一号设备研制基本完成,示范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有效形成了国内三代核电装备产业链。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控制棒驱动机构、爆破阀等主设备已全部实现国产化;大锻件、蒸汽发生器690传热管、核级锆材、核级焊材等关键材料基本实现国产化;自主化先进核燃料定型组件研制成功;11种泵、10类阀门工程样机基本研制完成。国和一号综合性能特别是经济性优于AP1000,后续批量化造价还能再降低10%以上。
“国和一号”自主化型号的成功开发,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掌握了第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也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重型燃机产品自主化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已完成F级300MW重型燃机概念设计阶段主要设计工作,正在开展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三大部件等关键零部件试制和试验工作。
压气机完成进口多级试验件加工和装配,即将开始试验;燃烧室完成喷嘴和火焰筒等加工制造,正在进行喷嘴低压性能试验;透平完成第一级静、动叶铸件首件鉴定,实现重型燃机大尺寸高温透平叶片的自主设计及材料、冶炼、制造等国产化。
会上,公布的重点科技创新成果还包括:
火电领域,国家电投牵头承担的“1000MW高效宽负荷超超临界机组开发与应用”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完成汽轮机叶型优化、炉膛选型等多项核心技术突破,取得了26项国家专利;建成河南沁阳1000MW一次中间再热超超临界示范机组,实现50%负荷机组效率提升超过3个百分点,供电煤耗平均降低约25g/kWh,为提升机组调峰的经济性,消纳新能源提供重要保障。
新能源领域,水光互补技术的研究示范应用,解决了光伏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的难题,为国际能源结构调整探索了新道路;霍林河百万千瓦级示范工程,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含风电、火电和电解铝负荷的百万千瓦级孤立电网的联合运行,攻克了高载能工业孤立电网消纳大规模风电的难题,打造了循环经济产业链;新能源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技术平台——御风系统,集风资源评估、电力气象预报、风场控制优化等功能于一体,集成最高分辨率的全球新能源资源图谱,并成功应用于内蒙古乌兰察布600万千瓦外送风电基地。
新业态方面,国家电投站稳新业态前沿,实现关键环节自主化,30kW级燃料电池电堆综合性能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国际水平;开发的三代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整体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智慧能源方面,国家电投北科产业园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在对能源生态系统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实现了电、热、冷、气的统一供给与协同转化;上海前滩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83%以上,节能20%以上,减排温室气体40%。
协同产业领域,多领域应用显成效,国家电投是国内第一家掌握半导体级多晶硅生产和质量控制核心技术的生产企业,质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我国集成电路战略原料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环保方面,国家电投积极响应国家超低排放号召、满足高效低成本超低排放技术需求,在常规湿法脱硫技术基础上开发了沸腾式泡沫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并广泛应用于电力和非电领域烟气超低排放项目126台燃煤机组,每年减排粉尘3.19万吨、二氧化硫471.64万吨。
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在会上表示,要在能源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推动集团战略落地。以战略为指引,取得关键技术突破;以目标为导向,推动重点任务落实;以体系为保障,打好创新基础。促进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通过创新推动企业结构升级,转型发展并同步推进补齐短板、跟踪发展、超前布局三个方面的工作,努力将创新引领优势固化为产业转型的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