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核心技术转化为具体产品,并通过具体产品颠覆一个产业,或者开创一个产业,进而走向商业成功?1970年代通过芯片技术开创个人电脑时代的英特尔给出了精彩回答,2007年通过iPhone开启智能手机时代的苹果同样给出了完美答案。现在,一家名为汉能薄膜发电集团(00566.HK)的中国公司,也希望在薄膜太阳能领域做点类似的事情。
2012年~2014年,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在海外先后收购了世界上四家顶尖技术公司,由此掌握了全球最领先的铜铟镓硒(CIGS)以及砷化镓(GaAs)薄膜太阳能技术。收购完成后,汉能开始主攻产业链上游的高端装备制造和下游的薄膜太阳能应用产品研发生产,走上从核心技术到商业成功的新征程。时至今日,通过全球整合与自主创新,汉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已经拥有超过2500项专利,并长期保有5项世界纪录。不久前,汉能又以单结砷化镓GaAs薄膜量产组件25.1%、玻璃基全面积铜铟镓硒(CIGS)薄膜组件18.72%、柔性溅射法铜铟镓硒薄膜冠军组件17.44%的成绩,再次刷新了三项自己保持的光电转换率世界纪录。
2017年7月,汉能以颠覆者姿态,在北京集中推出首批三大类12款便携式薄膜太阳能产品,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其中,以可能颠覆建材市场、立志要“改变世界的屋顶”的汉瓦最引人注目。2018年4月15日,汉能创始人、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再次向外界推出单玻汉瓦,新产品每片重量仅5.2公斤,安装极为便捷。一片小小的汉瓦,凝聚了364项专利,充分展现了汉能将核心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能力。
4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六部委印发的《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开发即插即用、可拆卸、安全可靠、使用便利的户用智能光伏产品及系统”“鼓励发展太阳能充电包、背包、衣物、太阳能无人机、快装电站等丰富多样的移动产品”等政策表明,以汉瓦为代表的户用智能光伏产品及系统、以背包为代表的汉能移动光伏产品和汉能去年推出的“生态城市综合解决方案”等,踩准了政策的节点,推出的正是时候。
尽管商业成功触手可及,但培育市场的工作依然需要继续。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副总裁、全球应用产品研发总裁安荣邦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汉能将加快汉瓦等产品迭代,下一代汉瓦很可能是彩色的。而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张彬进一步透露,2018年,汉能将推出更多新品。
1.迭代研发 从产品开发过渡到平台运营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副总裁、全球应用产品研发总裁安荣邦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他是2017年1月9日正式入职汉能的,由于自己的背景是产品研发和技术平台管理,所以“对汉能的技术比较清楚,知道汉能的薄膜太阳能发电和(其他企业的)晶硅太阳能发电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也了解李河君想干什么、汉能在做什么。很显然,李河君和汉能的薄膜太阳能“狂想曲”,很对安荣邦的胃口。
为了更好整合收购来的技术,迅速完成技术国产化落地,汉能先后在北京、广东、四川等省市以及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家建立了8个研发中心。汉能研发团队从2014年就已经开始整合,目前仍在持续,总体上来说是将所有研发力量分为上游芯片研发和下游应用产品研发两大部分。
“我来汉能以后,一个比较大的动作,就是推动上游和下游的频繁联动。比如,下游计划推出什么产品,我会首先看看上游最近的技术进展,确保下游产品开发与上游是协同的。我们也会跟上游反馈我们对产品发展方向的规划,我们需要上游技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等。”安荣邦说。
长期来看,汉能要想真正成为英特尔、苹果一样具有规模及影响力的企业,必定要学习例如“英特尔生态圈”“iPhone产业链”的做法,“独行侠”无法壮大一个产业,“我们必须走向生态的道路,一定要从产品开发过渡到平台运营。汉能作为行业的领导者,必须肩负起市场培育的职责。通过应用产品的开发,告诉世界,薄膜太阳能可以这样用。”安荣邦认为,汉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的终极发展形态,一定不是自己做大量的应用场景和产品,“而是向生态伙伴提供解决方案,大家一起做大做强整个产业。”
汉瓦的产品创意来自李河君本人。本质上,汉瓦是一款基于薄膜太阳能芯片开发,运用玻璃等各种材料,以及封装等各种生产工艺,并且能够发电的建材产品。
安荣邦表示,第一代双玻三曲汉瓦的研发,是江苏正光产品研发团队主导的。“在组建全球应用产品研发部门之前,他们就一直在推动汉瓦的研发工作。全球应用产品研发总部成立之后,他们和我们一起完成了第一代汉瓦的研发。后来我们判断,单玻汉瓦或许也是值得研究的方向,就分成了两个团队,一个做双玻,一个做单玻,只不过单玻起步较晚,因此也就推出得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