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行业的强势增长下,光伏产能过剩和市场消纳能力不足矛盾渐渐凸显,控制光伏制造产能正当其时。面对光伏市场的消纳问题,持续技术升级与合理的市场布局仍是产业转型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
近日,工信部发文要求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在此之前,有关今年国内光伏产业链是否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担忧声此起彼伏。在光伏行业的强势增长下,光伏产能过剩和市场消纳能力不足矛盾渐渐凸显,控制光伏制造产能正当其时。
受上网电价调整、成本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2017年中国光伏行业出现爆发式增长,新增光伏装机超过53GW。放眼全球光伏市场,我国以53.6%的增长幅度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累计装机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首位。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017年以来,我国光伏制造业继续稳步扩张,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技术进步及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共同推动下,光伏产业实现了成本的有效下降。当下我国弃光率达6%,实现明显下降。不过,这与2020年弃风弃光率控制在5%以内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中国光伏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领域都呈现产能过剩迹象。
在此背景下,光伏消纳与产业升级仍是行业发展难题。
未来不宜再通过大规模补贴来发动国内光伏市场,须对光伏组件、逆变器等产业链各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电网加速升级提高光伏发电消纳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飞跃,人类经历了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再到区块链不同革命性物理形态的快速发展。光伏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对这一物理形态的依托,伴随这一发展,加快突破光伏关键装备和技术的步伐,促使“光伏发电+储能技术+智慧能源管理+绿色出行”等使用价值的实现,促进产业升级。
基于新能源发电不稳和电网负荷安全的问题,“光-储-充一体化”已成为绿色充电新生态。光伏技术叠加储能技术,完全可以实现产业化,不仅能改善新能源发电不稳的电网问题,还可以为新能源汽车使用清洁能源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
2017年被称为“户用光伏元年”,“最优发电效果+独特商业模式”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推动思维。扶贫、户用等细分市场正加速崛起,分布式电价下调可能引发新一轮抢装。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智库能源信息部主任李济军表示,2017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远超前5年总装机量,超出市场预期。展望2018年,分布电站热度空前高涨,户用和扶贫电站市场值得期待。
从区域发展看来,当下产业布局将持续向中东部地区转移,用户分布式光伏、光伏扶贫、“领跑者”项目以及智能化等将成为行业发展重点。当下,国家“领跑者”计划仍按每年8-10GW的规模对高端光伏产品予以扶持。随着“领跑者”项目的效应凸显,一方面,“技术进步”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推动作用逐渐突出;但另一方面,也给市场消纳带来新压力。分布式光伏作为缓解这一局面的突破点有望迎来发展高峰。
当前中国电力市场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力交易市场、减排交易市场、绿电交易市场有望建立、实现,从而形成户用光伏市场中成功的商业模式。为促进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除国家政策给予支持以外,还要向企业自身的战略、市场渠道建设、项目品质体系完善等方面探索可提升的空间。分布式交易试点进一步摸索分布式发展模式,有利于发挥分布式比较优势。
持续技术升级与合理的市场布局是产业转型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随着领跑者准入标准的调高,前沿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大,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发展,平价上网也在渐行渐近。伴随着消费者使用绿色电力的意愿不断加强,未来市场对高效和超高效产能的需求将更加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