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飞白鹭”是诗里的水乡意境,如今,在广东汕尾的赤坑镇,蓝色光伏板和水面的呼应之处,随处可见白鹭,构成人工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诗中美景。
随着光伏行业的不断发展创新,渔光互补模式已在多地实践。尤其是“领跑者”计划实施以来,渔光互补的水上光伏电站建设项目日渐增多,“光伏+渔业”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助推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创收。
“定制”鱼塘
“渔光互补”模式使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在水产养殖集中地区的池塘水面上架设光伏电池板,开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养殖模式。
国家能源局曾提出“光伏发电要因地制宜,南方多水域地区推广水上光伏电站大有可为”。据统计,近两年,我国已建和待建的光伏“领跑者”项目中,利用水面打造的基地装机规模超过10GW。
2017年3月,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简称“协鑫新能源广东分公司”)与赤坑镇合力打造的海丰协鑫一期30MW渔光互补项目落地小村庄,总面积达600多亩。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等条件,首次试验的50亩鱼塘以养殖南美对虾为主。
在“水上光伏,水下鱼虾”的空间阵列当中,光伏板为鱼虾提供了良好的遮挡作用,夏季水上遮阳、水下降温,冬季抵挡快速降温、防止霜冻,实现了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互补。“南美对虾对温度的要求很高,有了光伏板,夏天遮阳,冬天挡风,稳定了南美对虾的生存温度,很适合对虾养殖。” 当地的养殖负责人倪启荣告诉记者。
在开发建设渔光互补项目时,协鑫新能源广东分公司农业管理部也积极配合养殖户的生产、捕捞习惯,形成“渔民定制”鱼塘。“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跟当地养殖户和村民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充分尊重养殖户意见,考虑到原有养殖属性的实际需求,把鱼塘分为投料区、捕捞区等,跟养殖户在塘头共同计划鱼塘建设,充分发挥养殖户的主动性。”协鑫新能源广东分公司总经理李亚红介绍说。
多方共赢
在渔光互补模式下,既保障了当地农民的土地增值收益,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发挥了光伏项目节能减排的效益,“1+1>2”效益得到更多人认可。
广东省海丰协鑫一期30MW光伏电站渔光互补项目,采取租赁土地再将土地返租给养殖户养殖的方式,让农民在获得土地流转金的同时,增加了就业选择。
在开发建设渔光互补项目时,协鑫新能源广东分公司农业管理部也积极配合养殖户的生产、捕捞习惯,形成“渔民定制”鱼塘。“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跟当地养殖户和村民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充分尊重养殖户意见,考虑到原有养殖属性的实际需求,把鱼塘分为投料区、捕捞区等,跟养殖户在塘头共同计划鱼塘建设,充分发挥养殖户的主动性。”协鑫新能源广东分公司总经理李亚红介绍说。
多方共赢
在渔光互补模式下,既保障了当地农民的土地增值收益,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发挥了光伏项目节能减排的效益,“1+1>2”效益得到更多人认可。
广东省海丰协鑫一期30MW光伏电站渔光互补项目,采取租赁土地再将土地返租给养殖户养殖的方式,让农民在获得土地流转金的同时,增加了就业选择。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